計算機網絡——RIP協議:距離向量算法


路由信息協議(RIP)是內部網關協議(IGP)中使用最廣泛的一種協議,它是一種分布式、基於距離向量的路由選擇協議,其特點是協議簡單。它要求路由器周期性地向外發送路由刷新報文。路由刷新報文主要內容是由若干個(V,D)組成的表。其中,V代表矢量(Vector),標識該路由器可以到達的目標網絡(或目的主機);D代表距離(Distance),指出該路由器到達目標網絡(或目的主機)的距離。距離(D)對應該路由上的跳數(Hop Count)。其他路由器在接收到某個路由器的(V,D)報文后,按照最短路徑原則對各自的路由表進行刷新。
在某個自治系統中,路由器R1與R2是兩個均運行RIP路由協議的相鄰路由器。R1起始路由表如表1所示。當R1收到R2發送的如表2所示的(V,D)報文后,按照以下規律更新路由表的信息。
①如果R1的路由表沒有某項路由記錄,則R1在路由表中增加該項,由於要經過R2轉發,因此距離值要在R2提供的距離值基礎上加1。
②如果R1的路由表中的某項路由記錄比R2發送的對應項的距離值加1還要大,則R1在路由表中修改該項,距離值根據R2提供的值加1,否則——R1無須進行更新操作,將保持該R1路由表原來的參數。

並且,對於路由器距離值為0的直連網絡(如表1中的10.0.0.0網絡),則無須進行更新操作,其路由距離保持為0。

 

例題;

R1、R2是一個自治系統中采用RIP路由協議的兩個相鄰路由器,R1路由表如表1所示。當R1收到R2發送的如表2所示的(V,D)報文后,R1更新的5個路由表項中距離值從上到下依次為()。
表1 R1起始路由表 
目的網絡 距離 路由 
10.0.0.0 0 直接 
20.0.0.0 11 R2 
30.0.0.0 9 R3 
40.0.0.0 6 R4 
50.0.0.0 3 R5 
表2 R2發送的(V,D)報文 
目的網絡 距離 
10.0.0.0 1 
20.0.0.0 7 
30.0.0.0 8 
40.0.0.0 6 
50.0.0.0 4 


A.0、7、8、6、3
B.0、8、9、6、3
C.1、7、9、6、4
D.1、11、9、6、4
在表1中,R1到達目的網絡20.0.0.0的距離為11,而表2中R2到達目的網絡20.0.0.0的距離為7。由於11>7+1=8,此時R1經過R2到達目的網絡20.0.0.0的路由距離變短了,因此R1要根據R2提供的數據,修改相應路由項的距離值為8(即7+1)。
R1到達目的網絡30.0.0.0的距離為9,而表2中R2到達目的網絡30.0.0.0的距離為8。由於9=8+1,顯然R1經過R2到達目的網絡30.0.0.0,並不能得到更短的路由距離,因此R1無須進行更新操作,將保持該路由條目原來的參數。
R1到達目的網絡40.0.0.0的距離為6,而表2中R2到達目的網絡40.0.0.0的距離也為6。由於6<6+1=7,如果R1經過R2到達目的網絡40.0.0.0反而增加了路由距離,那么R1無須進行更新操作,將保持該路由條目原來的參數。
R1到達目的網絡50.0.0.0的距離為3,而表2中R2到達目的網絡50.0.0.0的距離為4。由於3<4+1=5,當R1經過R2到達目的網絡40.0.0.0時,路由距離反而增加了,因此R1無須進行更新操作,將保持該路由條目原來的參數。
經RIP路由重新計算后的R1路由表如表3所示。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