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高程擬合,其實是現在我們測量中剩不多的技術點了
因為CORS的廣泛使用,厘米級的平面精度已經夠用了
甚至控制測量所提供的平面基准也沒什么意義了,CORS直接提供不需要轉換參數的CGCS2000坐標
那么高程擬合就是在測量開始前唯一需要細心測量、計算、檢驗的工作了
- 高程擬合的概念
因為一般的GNSS測量都提供的空間三維坐標,都是基於參考橢球面的大地高H
而一般的需求的測量結果都是正常高(水准高)h,是基於測量點的水准面計算的,水准面相當於起點
而恰恰水准面因為地球質量分布不均勻,沒有簡潔數學模型可以刻畫,只能實測獲得
因此當地的水准面就只有測繪部門測過的地方是知道的(當然他們也在積極的模擬水准面)
目前,測量中解決這一矛盾的常規辦法就是通過幾個已知點(知道大地高H,也知道正常高h),數學模擬出水准面的分布(高程異常}
然后就利用實測的大地高H,減去這個高程異常,獲得正常高h(水准高),因為水准面很難突變(全國變化才不到100米),因此模擬的好的化,結果還可以
2. 高程擬合的方法
一般有
中海達HGO軟件解算報告中會有平面擬合的參數:
當然其他的高程擬合公式不一樣,參數也不一樣,平面就只有A、B、C了
由於不知道中海達到底是怎么定義A、B、C,所以只能試,最后確定,應該是:
水准高 = 大地高 - 高程異常
所以求取水准高就是:
x = 3570185.41; y = 523658.614; H = 420.8656; A = -31.7712671042186; B = -2.20751869619295E-05; C = 3.01484199210617E-05; X0 = 3568367.87052492; Y0 = 517870.914589327; h = H-A-B*(x-X0)-C*(y-Y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