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的三要素


本文主要介紹EDI的三要素,包括:數據標准化、EDI軟件及硬件、傳輸協議。這三個要素需要協同合作,才能構成完整的EDI。

首先介紹要素一,數據標准化。數據標准化意味着EDI中的數據需要以標准的格式在發送方和接收方之間進行傳輸。EDI標准是由各企業、各地區代表共同討論制定的電子數據交換標准,現有的國際標准有EDIFACT、X12、VDA等。企業之間需要通過共同認定的標准進行業務數據交換。

接下來是要素二,EDI軟件及硬件。要想成功部署EDI系統需要配備EDI所需的軟件和硬件。EDI軟件可以獲取用戶數據庫中的數據,並將其轉換為EDI的標准格式,以便進行后續的數據傳輸交換。EDI軟件由多個功能組成,需要實現數據抓取、標准格式轉換、業務數據處理和EDI報文傳輸等功能。EDI硬件主要包括,計算機、網線(或專線)。

最后是要素三,傳輸協議。EDI具有安全可控文件傳輸方式,傳輸協議包括AS2、AS4、OFTP (Odette FTP) V2、SFTP、FTP、SCP等。EDI文件需要在互聯網上進行傳輸,使用上述傳輸協議,可以進行安全可靠的數據交換。

以上便是EDI的三個要素,這三個要素之間是如何緊密聯系,並分別在EDI工作流程中扮演哪些角色呢? 以簡單的點對點連接形式為例,EDI的工作方式參考如下圖:

edi

上圖描述了EDI的工作方式,文件由企業A發送給企業B。

上文所講的要素一,即數據標准化體現在企業A和企業B的EDI軟件以標准的EDI報文格式傳輸業務文件。

要素二,EDI軟件及硬件體現在企業A和企業B各自具有如計算機,以及EDI軟件等。如上圖所示,企業A的EDI軟件可以將獲取到的業務數據轉換為標准格式的EDI報文,進行簽名加密后,通過通信網絡發送給企業B的EDI軟件。

企業B的EDI軟件接收到來自企業A的EDI報文后,先進行解密驗證,並翻譯為企業B可讀的業務文件。

要素三,傳輸協議。為了讓兩台計算機交換文件(在內部或通過互聯網),雙方則必須使用相同的傳輸協議。以AS2為例,工作原理如下圖所示:

edi

第一步, EDI 文件准備。按照要素一所述,以標准的EDI報文格式傳輸業務文件。

第二步,AS2 打包。通常使用發件人的私鑰對數據進行簽名,以確保發件人作為文檔創建者的身份。並且可以使用接收者的公鑰對數據進行加密,只有交易伙伴才能讀取數據。

第三步,將准備好的文檔通過 Internet 上的 HTTP 或 HTTPS 協議傳遞給交易伙伴,再傳遞到交易伙伴的 Web 服務器。

第四步,AS2 拆包。文檔接收者會拆包並檢索EDI文檔。 如果數據已加密,則使用接收者的私鑰對文檔進行 解密。如果數據已簽名,則使用發送方的公鑰對文件上的簽名進行 認證 ,以確保發送方的身份。如果文檔已被壓縮,則文檔將被 解壓縮 生成原始的 EDI 文檔。

第五步,EDI 處理。AS2 端口將 EDI 文檔傳遞后端業務系統進行數據處理,執行其他業務邏輯。

第六步,MDN 回復。接收者將消息傳遞通知(MDN)發送回發送者,在大多數情況下,使用接收者的私鑰進行簽名。 MDN是在 AS2 交換中返回的回執,用於向發件人報告收到了什么以及是否已成功接收。

第七步,MDN 處理。當發送方從接收方收到 MDN 時,檢查 MDN 的狀態,查看接收方是否成功處理了事務,或者接收方是否遇到了 MDN 中報告的錯誤。

以上便是EDI的三要素介紹以及在實際場景中的應用,無論您是需要學習EDI知識或是需要進行EDI部署,都可以從以上三個要素出發,開啟您的EDI之旅!

 

注:文案部分圖片及內容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您聯系我們進行刪除,給您帶來困擾,我們深感抱歉。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