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控制圖:監控過程是否穩定,是否具有可預測的績效,在問題還未發生時解決。需要關注控制圖中的平均值、控制界限、規格界限的含義。控制上、下限一般設為±3個西格瑪。過程失控的情況包括數據點在控制界限外,以及七點規則(連續七點在平均值上方或下方,或七個點呈同方向變動(越來越高或越來越低)表示過程失控),數據點在規格界限外為質量不合格,需要返工或重做。即超過規格界限,表示產品質量有問題;超過控制界限但未超規格界限,產品質量沒有問題,但是表示過程失控。從考試的角度,控制圖的作用有如下幾種情況:
(1)、在問題尚未發生前,找到隱患解決;
(2)、可以消除相關方對質量的擔心;
(3)、可以監控過程、添加新變量之后的狀態。
2、帕累托圖:特殊的直方圖(采用出現問題或原因的數量或頻率為縱坐標,問題或原因的類型為橫坐標),按頻率排序,優先列出需要解決的問題,符合二八原則(80%的問題是由20%的原因造成的)。
題目的關鍵詞“排序”、“優先”、“首要”、“最重要”,選擇帕累托圖。由於時間有限,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只能解決關鍵問題。帕累托圖用來從數量上發現主要矛盾,發現產生最大數量缺陷的原因(即識別造成大多數問題的重要原因)。
3、散點圖:確定兩個變量間是否有關系,來估算自變量的變化將如何影響因變量的值。通常在二維象限上(通常是X橫坐標和Y縱坐標)看數據點是否在對角線附近。比如兩個變量是正相關、負相關或非線性相關(非線性相關一般關聯回歸曲線,即回歸線)
4、矩陣圖:在行列交叉的位置展示因素、原因和目標之間的關系強弱。
5、親和圖:可以對潛在缺陷成因進行分類,展示最應關注的領域。一般關聯頭腦風暴方法,即在頭腦風暴發散出來的創新思維或觀點后,應用親和圖把這些思維或觀點分組。
6、流程圖:通過流程分析找問題原因或出處,通過工作流的邏輯分支及其相對頻率,來估算質量成本。也可以用於識別風險過程,分析風險起因。考試中如果選擇流程圖,通常題干中會有“流程”、“程序”和“過程”等文字,可以判斷是用來估算質量成本的。
7、因果圖:石川圖,Why-why分析圖,魚骨圖,找問題的根本原因,也可用於識別風險過程,分析風險起因。因果圖(魚骨圖)和流程圖即是質量管理工具又是風險管理工具。
8、影響圖:把項目的某種情境表現為一系列實體和結果的相互影響關系,比如風險和項目目標的相互影響關系等。影響圖是定量風險分析的工具,不是質量管理的工具,這一點有別於因果圖(魚骨圖)和流程圖。
影響圖可用來分析原因,但不是只針對一個問題。一般在影響圖中,通常有多個原因和多個結果。這個與因果圖不同,因果圖可以直觀地顯示各種原因與某個問題直接的聯系。所以在因果圖中,肯定是多個原因對應一個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