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正規的開發流程中,需要開發人員對單個模塊進行畫圖或者其他報告說明性文件輸出到測試,在測試人員進行測試工作時,他們是需要這些說明性的文件幫助他們理解,並進行測試工作的。
沒辦法,畫唄,順便記錄自己的成長點點滴滴。
描述
時序圖用於描述對象之間的傳遞消息的時間順序, 即用例中的行為順序.
當執行一個用例時, 時序圖中的每條消息對應了一個類操作或者引起轉換的觸發事件.
在 UML 中, 時序圖表示為一個二維的關系圖, 其中, 縱軸是時間軸, 時間延豎線向下延伸. 橫軸代表在協作中各個獨立的對象. 當對象存在時, 生命線用一條虛線表示, 消息用從一個對象的生命線到另
一個對象的生命線的箭頭表示. 箭頭以時間的順序在圖中上下排列.
基本概念
對象:
時序圖中對象使用矩形表示, 並且對象名稱下有下划線. 將對象置於時序圖的頂部說明在交互開始時對象就已經存在了. 如果對象的位置不在頂部, 表示對象是在交互的過程中被創建的
生命線:
生命線是一條垂直的虛線. 表示時序圖中的對象在一段生命周期內存在. 每個對象底部中心的位置都帶有生命線
消息:
兩個對象之間的單路通信. 從發送方指向接收方. 在時序圖中很少使用返回消息
激活:
時序圖可以描述對象的激活和鈍化. 激活表示該對象被占用以完成某個任務. 鈍化指對象處於空閑狀態, 等待消息. 在 UML 中, 對象激活時將對象的生命線拓寬為矩形來表示的. 矩形稱為計
划條或控制期. 對象就是在激活條的頂部被激活的. 對象在完成自己的工作后被鈍化
對象的創建和銷毀:
在時序圖中, 對象的默認位置是在圖的頂部. 這說明對象在交互開始之前就已經存在了. 如果對象是在交互過程中創建的, 那么就應該將對象放到中間部分. 如果要撤銷一個對象, 在其生命線
終止點處放置 “ X” 符號
例子
- ATM 用戶成功登陸的時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