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例題:
答案:
解釋:
1:A向B發送一幀:S1自學習與轉發幀過程:自學習取出源地址,發現 S1 表中 MAC 地址沒有 A,所以把A(MAC地址)--->1(接口)寫入S1表;查表,發現S1表中沒有目的地址 B ,所以進行廣播(向除了1接口以外的都發送,即2,3,4,5接口),這里很快就能發現可以從 3 接口給 B,於是只有3接口留下所發來的消息,其他都丟棄了。但是注意事情沒有這么簡單呦。我們前面說到的廣播會從 5 接口傳到 S2 表。這時 S2接到一個消息同樣要進行自學習與轉發幀的過程:自學習發現取出源地址 MAC地址沒有A,所以把 A(MAC地址)---> 5(接口)寫入S2表,然后查表,發現S2表中沒有目的地址 B,所以進行廣播(向除了5接口以外的1,2,3,4接口轉發給E,F,G,H,不過因為都不是對應的目的地址所以消息就被丟棄了)
2:C向E發送一幀:過程同上,S1表中填入了C--->2,S2表中填入了C--->5
3:E向A發送一幀:S2自學習與轉發幀過程:自學習取出源地址,發現 S2 表中 MAC 地址沒有 E,所以把E(MAC地址)--->1(接口)寫入 S2 表;查表,發現 S2 表中有目的地址 A ,所以進行點對點傳播了,通過 5 接口發給了 S1;S1自學習與轉發幀過程:自學習發現S1表中沒有 E,填入 E(MAC地址)--->5(接口),查表,發現 S1 表中有目的地址 A,於是點對點從1接口發給了A
以上就解釋完畢了
拓展:假設一個表變成了這樣:
此時若A向D發送一幀,在S2交換機處會直接丟棄而不是轉發,為什么呢?
分析:A向D發送一幀的話,模仿上面的分析過程S1交換機會進行廣播,到2,3,4,5接口,當從5接口進入S2后,S2中可以找到目的地址是D,理論上應該從5接口點對點傳,但是呢,這一幀本來就是從5接口過來的,現在又要傳回去?豈不是很多余?(例如我告訴你一件事,你還要再把這件事告訴我嗎?),所以在S2交換機就直接被丟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