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太網交換機工作在數據鏈路層(也包括物理層)
-
以太網交換機收到幀后,在幀交換表中查找幀的目的MAC地址所對應的接口號,然后通過該接口轉發幀
-
以太網交換機是一種即插即用設備,剛上電啟動時其內部的幀交換表是空的,隨着網絡中各主機之間的通信,以太網交換機通過自學習算法自動逐漸建立起幀交換表
下面我們來舉例說明以太網交換機自學習和轉發幀的過程。
假設A給B發送幀,該幀從交換機1的接口1進入交換機1,交換機1首先進行登記的工作,將該幀的源MAC地址A記錄到自己的幀交換表中。將該幀進入到自己的接口號1,相應的也記錄到交換表中,上述登記工作就稱為交換機的自學習。
之后交換機1對該幀進行轉發,該幀的目的MAC地址是B。在幀交換表中查找該幀的目的交換地址B,找不到,於是對該幀進行盲目的轉發,發到除進入接口的其它接口。可以看出交換機一開始還是比較笨的,他還沒有足夠的知識去明確轉發幀。主機B的網卡收到該幀后,根據該幀的目的MAC地址知道是發送給自己的,於是接收。主機C發現不是自己的,無情丟棄。之后
交換機1通過接口4把幀發送到交換機2中,交換機2重復上面的流程。
我們現在來看看B給A傳幀的情況,現在交換機1的幀交換表中已經有A的MAC地址和接口了,所以這次發送是明確的發送,不涉及其它主機。
接下來我們看看丟棄的情況:
G給A發的幀到達A和交換機1,交換機1查表發現是A1,但是該幀就是從1來的,不會再轉發回去。於是丟棄。
需要注意的是:幀交換表中的每條記錄都有自己的存活時間,到期自動刪除。為什么呢?
-
MAC地址和接口對應關系會改變
練習題:
幀交換表只會登記進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