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修3-1各種定義
-
電荷量:單位:庫倫(庫),用 \(C\) 表示,數值有正負。常用變量名:\(Q,q\)
-
元電荷:(不是單位電荷)質子或者電子帶的電荷量是元電荷。\(e=1.60\times 10 ^ {-19} C\)
-
庫侖定律:設 \(q_1,q_2\) 為真空中兩個點電荷分別所帶的電荷量, \(r\) 為兩者距離,則兩者間的作用力為 \(F=k\cfrac{q_1q_2}{r^2}\),可能是引力或斥力。\(k\) 為靜電力常數,\(k=9.0\times 10 ^ 9 N\cdot m^2/C^2\)。
-
電場強度:放入電場中某點的電荷所受的電場力 \(F\) 和它的電荷量 \(q\) 的比值。是矢量。簡稱場強。 \(E=\cfrac Fq\)
- 電荷量為 \(Q\) 的點電荷:\(E=\cfrac{kQ}{r^2}\)
- 勻強電場:\(E=\cfrac Ud\)
- 單位:\(N/C\) 或 \(V/m\)
- 方向:正電荷在該點受到的力的方向(指向電場負端)
-
電場線:電場線上的某點方向是該點的電場強度方向。
-
電勢能:電荷在電場某點的勢能。電場力對電荷做正功,電勢能減小;反之增大。
- \(W_{AB} = qU_{AB} = q(\varphi_{A}-\varphi_{B})\)
-
電勢:對於電場中某一點 \(p\),一個單位電荷從 \(p\) 移動到電勢零點電場力做的功。
- \(\varphi=\cfrac{E_p}{q}\)
- 單位為伏特\((V)\):\(V=J/C\)
- 不是矢量,是標量,沒有方向,只有正負數值。
- 電勢沿着電場線方向逐漸降低。
-
電勢差:\(A,B\) 兩點間電勢的差 \(U_{AB}=\varphi_{A}-\varphi_{B}=\cfrac{W_{AB}}{q}=-U_{BA}\)
-
等勢面:電場中電勢相等的點構成的面。電荷在等勢面上移動時電場力不做功。
-
電容器:兩個彼此絕緣又相距很近的導體。充電時將兩個極板分別與電池的兩極連接。放點時在兩個極板之間連接導線和用電器。電容器所帶的電荷量是任意一個極板所帶的電荷量的絕對值。
-
電容:電容器所帶的電荷量 \(Q\) 與電容器兩極板之間的電勢差 \(U\) 的比值,叫做電容器的電容,用 \(C\) 表示。
- 定義式:\(C=\cfrac QU=\cfrac{\Delta Q}{\Delta U}\)
- 單位:法拉,\(F\),\(1F=10^6\mu F=10^{12}pF\),\(F=C/V\)
- 平行板電容器:板間為真空時,\(C=\cfrac{S}{4\pi kd}\),板間不為真空時,\(C=\cfrac{\epsilon_r S}{4\pi kd}\)。\(k\) 為靜電力常數,\(S\) 為板的面積,\(d\) 為板間距,\(\epsilon_r\) 表示電介質相對(真空)介電常數。
- 擊穿電壓:電容器工作時的最大電壓
- 額定電壓(即工作電壓):正常工作時的電壓
-
磁感應強度:\(B=\cfrac{F}{IL}\),單位為特斯拉,簡稱特,符號是 \(T\),\(1T=1\cfrac{N}{A\cdot m}\),是矢量,某一個點的磁感應強度方向為小磁針在該點時北極所指方向/磁感線上各點的切線方向。
-
磁感線
- \(\times\) 垂直紙面向下(里)
- \(\circ\) 垂直紙面向上(外)
- 方向:對於直導線:右手螺旋定則
-
磁通量:在磁感應強度為 \(B\) 的勻強磁場中,有一個面積為 \(S\) 的平面,穿過這個平面的磁通量為 \(\phi\)。
- 如果磁場方向與平面垂直,則 \(\phi = BS\)
- 如果磁場方向與平面平行,則 \(\phi=0\)
- 如果磁場方向與平面夾角為 \(\theta\),則 \(\phi=BS\sin\theta\)
- 單位:韋伯,符號是 \(Wb\),\(1Wb=1T\cdot m^2\)
- 意義:穿過某一面積的磁感線條數
-
安培力:通電導線在磁場中收到的力叫安培力。
- \(I\bot B\):\(F_\max=BIL\)
- \(I\parallel B\):\(F_\min=0\)
- \(I\) 與 \(B\) 夾角為 \(\theta\):\(F=IB\sin\theta\)
- 方向判定:左手定則
-
洛倫茲力:運動電荷在磁場中受到的力。\(f=qvB\sin\theta\)。方向判定:左手定則(四指指向方向為電荷運動方向)。負電荷和正電荷受力方向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