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SYS 16.0有限元分析從入門到精通(第2版)
第一部分 基礎知識
1 緒論
1.1 有限元法概述
1.1.1 有限元法分析過程
1.1.2 有限元的方法和理論手段
1.2 ANSYS 16.0簡介
1.2.1 ANSYS啟動與退出
1.2.2 ANSYS操作界面
1.2.3 ANSYS文件管理
1.2.4 ANSYS分析流程
1.2.5 分析實例入門
1.3 本章小結
2 APDL基礎應用
2.1 APDL參數
2.1.1 參數的概念與類型
2.1.2 參數命名規則
2.1.3 參數的定義與復制操作
2.1.4 參數的刪除操作
2.1.5 數組參數
2.2 APDL的流程控制
2.2.1 *GO分支語句
2.2.2 *IF分支語句
2.2.3 *DO循環語句
2.2.4 *DOWHILE循環語句
2.3 宏文件
2.3.1 創建宏文件
2.3.2 調用宏文件
2.4 運算符、函數與函數編輯器
2.5 本章小結
3 實體建模
3.1 實體建模操作概述
3.2 用自下向上的方法建模
3.3 自頂向下法
3.4 外部程序導入模型
3.5 常用建模命令匯總
3.6 實體模型的建立
3.7 本章小結
4 划分網格
4.1 定義單元屬性
4.2 設置網格划分控制
4.2.1 智能網格划分
4.2.2 全局單元尺寸控制
4.2.3 默認單元尺寸控制
4.2.4 關鍵點尺寸控制
4.2.5 線尺寸控制
4.2.6 面尺寸控制
4.2.7 單元尺寸定義命令的優先順序
4.2.8 完成划分
4.3 網格的修改
4.3.1 清除網格
4.3.2 網格的局部細化
4.3.3 層狀網格划分
4.4 高級網格划分技術
4.4.1 單元選擇
4.4.2 映射網格
4.4.3 掃掠網格
4.4.4 拉伸網格
4.5 划分網格命令匯總
4.6 本章小結
5 加載
5.1 載荷與載荷步
5.1.1 載荷
5.1.2 載荷步
5.2 加載方式
5.2.1 實體加載的特點
5.2.2 有限元模型的加載特點
5.3 施加載荷
5.4 齒輪泵模型的加載
5.5 耦合與約束方程
5.5.1 耦合
5.5.2 約束方程
5.6 本章小結
6 求解
6.1 求解綜述
6.2 例題
6.3 求解命令匯總
6.4 本章小結
7 后處理
7.1 通用后處理器
7.1.1 結果文件
7.1.2 結果輸出
7.1.3 結果處理
7.1.4 結果查看器
7.2 時間歷程后處理器
7.2.1 時間歷程變量瀏覽器
7.2.2 定義變量
7.2.3 顯示變量
7.3 本章小結
第二部分 專題技術
8 結構靜力分析
8.1 結構分析概述
8.1.1 結構分析的定義
8.1.2 靜力學分析的基本概念
8.1.3 結構靜力學分析的方法
8.2 開孔平板靜力分析
8.2.1 問題描述
8.2.2 設置分析環境
8.2.3 定義單元與材料屬性
8.2.4 建立模型
8.2.5 划分網格
8.2.6 施加邊界條件
8.2.7 求解
8.2.8 顯示變形圖
8.2.9 顯示結果雲圖
8.2.10 查看矢量圖
8.2.11 查看約束反力
8.2.12 查詢危險點坐標
8.3 平面應力分析
8.3.1 問題描述
8.3.2 設置分析環境
8.3.3 定義幾何參數
8.3.4 選擇單元
8.3.5 定義實常數
8.3.6 定義材料屬性
8.3.7 創建實體模型
8.3.8 設定網格尺寸並划分網格
8.3.9 施加載荷並求解
8.3.10 求解
8.3.11 查看分析結果
8.3.12 命令流
8.4 本章小結
9 模態分析
9.1 模態分析的基本假設
9.2 模態分析方法
9.3 立體桁架結構模態分析
9.3.1 問題描述
9.3.2 分析
9.3.3 設置環境變量
9.3.4 設置材料屬性
9.3.5 創建幾何模型
9.3.6 划分網格
9.3.7 施加約束
9.3.8 設置分析類型
9.3.9 設置分析選項
9.3.10 求解
9.3.11 觀察固有頻率結果
9.3.12 讀入數據結果
9.3.13 觀察振型等值線結果。
9.3.14 命令流
9.4 本章小結
10 諧響應分析
10.1 諧響應分析應用
10.2 兩自由度系統諧響應分析
10.2.1 問題描述
10.2.2 設置環境變量
10.2.3 設置材料屬性
10.2.4 建立模型
10.2.5 划分網格
10.2.6 加載
10.2.7 求解
10.2.8 后處理
10.2.9 命令流
10.3 本章小結
11 瞬態動力學分析
11.1 概述
11.2 斜拉懸臂梁結構瞬態響應分析
11.2.1 問題描述
11.2.2 設置環境變量
11.2.3 設置材料屬性
11.2.4 建立模型
11.2.5 划分網格
11.2.6 施加載荷
11.2.7 求解
11.2.8 后處理
11.3 本章小結
12 譜分析
12.1 ANSYS譜分析概述
12.2 三角平台結構地震響應分析
12.2.1 問題描述
12.2.2 分析
12.2.3 設置環境變量
12.2.4 設置材料屬性
12.2.5 建立模型
12.2.6 划分網格
12.2.7 施加載荷
12.2.8 求解
12.2.9 觀察結果
12.3 本章小結
13 熱分析
13.1 熱分析介紹
13.1.1 熱分析的類型
13.1.2 熱分析的基本過程
13.2 熱—應力耦合分析實例
13.2.1 問題描述
13.2.2 設置環境變量
13.2.3 設置材料屬性
13.2.4 建模
13.2.5 網格划分
13.2.6 加載
13.2.7 求解
13.2.8 后處理
13.3 本章小結
14 電磁場分析
14.1 磁場分析
14.2 電場分析
14.3 屏蔽帶狀傳輸線靜電場分析
14.3.1 問題描述
14.3.2 設置環境變量
14.3.3 設置材料屬性
14.3.4 建模
14.3.5 划分網格
14.3.6 加載
14.3.7 求解
14.3.8 后處理
14.4 本章小結
15 多物理場耦合分析
15.1 概述
15.1.1 順序耦合
15.1.2 直接耦合分析
15.2 雙層金屬簧片耦合場分析
15.2.1 問題描述
15.2.2 設置環境變量
15.2.3 設置材料屬性
15.2.4 建模
15.2.5 划分網格
15.2.6 加載
15.2.7 求解
15.2.8 后處理
15.3 本章小結
16 非線性靜力分析
16.1 概述
16.1.1 非線性問題的分類
16.1.2 牛頓-拉森方法
16.1.3 非線性求解的組織級別
16.1.4 非線性瞬態過程的分析
16.2 實例分析一
16.2.1 問題描述
16.2.2 分析
16.2.3 設置環境變量
16.2.4 設置屬性
16.2.5 建模
16.2.6 划分網格
16.2.7 加載
16.2.8 求解
16.2.9 后處理
16.2.10 命令流
16.3 實例分析二
16.3.1 問題描述
16.3.2 環境變量設置
16.3.3 設置屬性
16.3.4 建模
16.3.5 網格划分
16.3.6 加載
16.3.7 求解
16.3.8 后處理
16.3.9 命令流
16.4 本章小結
17 接觸問題
17.1 概述
17.2 齒輪接觸分析
17.2.1 問題描述
17.2.2 設置環境變量
17.2.3 設置屬性
17.2.4 建立模型
17.2.5 對齒面划分網格
17.2.6 定義接觸對
17.2.7 施加位移邊界
17.2.8 求解
17.2.9 后處理
17.3 並列放置兩個圓柱體的接觸問題
17.3.1 問題描述
17.3.2 分析
17.3.3 設置分析環境
17.3.4 設置屬性
17.3.5 建立模型
17.3.6 網格划分
17.3.7 定義約束
17.3.8 加載
17.3.9 求解
17.3.10 后處理
17.4 本章小結
18 生死單元
18.1 概述
18.1.1 生死單元的基本概念
18.1.2 單元生死技術的使用
18.2 焊接過程模擬
18.2.1 問題描述
18.2.2 定義材料參數
18.2.3 建立模型
18.2.4 生成鋼板的單元
18.2.5 加載
18.2.6 求解
18.2.7 查看圖形結果
18.3 本章小結
19 復合材料分析
19.1 復合材料的相關概念
19.2 建立復合材料模型
19.2.1 選擇合適的單元類型
19.2.2 定義材料的疊層結構
19.2.3 定義失效准則
19.2.4 應遵循的建模和后處理規則
19.3 復合材料分析實例
19.3.1 問題描述
19.3.2 定義單元類型、實常數及材料特性
19.3.3 建立有限元模型
19.3.4 划分網格
19.3.5 添加約束和載荷
19.3.6 求解
19.3.7 后處理
19.3.8 命令流
19.4 本章小結
20 機械零件分析
20.1 扳手的靜力分析
20.1.1 問題描述
20.1.2 設置分析環境
20.1.3 定義單元與材料屬性
20.1.4 建立模型
20.1.5 划分網格
20.1.6 施加邊界條件
20.1.7 求解
20.1.8 查看求解結果
20.1.9 退出系統
20.1.10 命令流
20.2 材料非線性分析
20.2.1 問題描述
20.2.2 設置環境變量
20.2.3 定義單元類型
20.2.4 建立實體模型
20.2.5 划分網格
20.2.6 加載
20.2.7 求解
20.2.8 后處理
20.3 螺栓連接件仿真分析
20.3.1 設置分析環境
20.3.2 定義幾何參數
20.3.3 生成板梁
20.3.4 生成柱腹板
20.3.5 生成肋板
20.3.6 生成螺栓孔
20.3.7 生成螺栓
20.3.8 黏接
20.3.9 設置屬性
20.3.10 划分網格
20.3.11 定義接觸
20.3.12 加載
20.3.13 求解
20.3.14 后處理
20.4 本章小結
21 薄膜結構分析
21.1 概述
21.2 實例詳解:懸鏈面薄膜結構找形分析
21.2.1 問題描述
21.2.2 設置分析環境
21.2.3 建立模型
21.2.4 划分網格
21.2.5 施加邊界條件
21.2.6 求解
21.2.7 后處理
21.3 命令流
21.4 本章小結
22 參數化與優化設計
22.1 參數化設計語言
22.1.1 參數化設計語言介紹
22.1.2 參數化設計語言功能
22.1.3 參數化設計語言實例
22.1.4 設置環境變量
22.1.5 定義單元類型
22.1.6 定義材料屬性
22.1.7 創建模型並划分網格
22.1.8 加載
22.1.9 求解
22.1.10 查看結果
22.2 優化設計
22.2.1 優化設計介紹
22.2.2 優化中的基本概念
22.2.3 優化設計步驟
22.4 拓撲優化
22.4.1 拓撲優化方法
22.4.2 拓撲優化步驟
22.4.3 拓撲優化實例
22.5 本章小結
思維導圖
防止博客圖床圖片失效,防止圖片源站外鏈:
http://www.processon.com/chart_image/5e5b3afbe4b0cb56dab121e5.png)
思維導圖在線編輯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