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數學建模美賽總結


2020年數學建模美賽總結

2019年數學建模國賽也沒有總結,2019年國賽成績是國家二等獎。當時一直想總結或者斗膽寫一點類似經驗分享的東西,但是拖着拖着一直沒干。

寫分析一下昨天早上結束的美賽吧,畢竟還熱乎,記憶應該不會有什么偏差。本來昨天應該寫的,但是昨天沒有這個想法,只是睡覺和運動了,希望狀態恢復到比賽前。

賽前:

我之前沒想參加美賽的,寒假在家,突然看到有人問有沒有參加美賽同學,想找一個負責編程的同學組隊。他們兩個一個英語較好,托福寫作翻譯分都比較高,也翻譯過一些英文文獻;一個負責建模,數學成績好。兩個人都是認真的同學。
不知道當時怎么想的,主要是再體驗一下比賽感覺,運氣好交優秀的同學朋友;我聯系了他們,說了我的情況,大概就是數學建模和編程比賽的獎,於是我們組隊了。

選題:

由於今年比賽分為兩個時間段,所以只有三個題可選,A,D,E。這也為選題減少了一半的工作量。A題是比較“正規”的數學建模,偏向預測模型,可能第一問就是建立一個復雜微分方程模型,我有點點偏向,畢竟這種模型肯定有論文寫到,但是沒有老師指導(賽前一個隊友說,數理學院有個老師是他表哥,可以找他作為指導老師,說之前華中賽給了他隊伍很多指導,我們當然欣然同意了。結果發現就是我高數老師,高數兩個學期給我分93和97,講課很認真的。但是這次老師說他沒有時間,我們就只能自食其力了。)數學方面涉及較深的話,估計就卡殼了,畢竟如果國賽遇到這鍾題,很多學校數學指導組老師都會合力研究的。D題就是網絡科學和運籌學的題目,在ACM比賽中做了一些圖論題,雖然也不多,但是基本圖論算法熟悉。對我來說,足球網絡的建立的網絡上數據分析較為簡單,我覺得是我們隊伍的小小優勢。但是D的模型較為抽象,足球運動我們都不是很了解。E題我較為抵觸,官方分類為環境科學。最后我們選了D,已經到了中午。

做題:

D題題目中給出了一些相關的參考文獻,我下載下來之后,我們就開始看。我們商量第一篇三個人都看,后面三篇每人分配一篇,之后討論一下,相互講一下見解。於是下午六點左右,我們開始討論,他們的認識程度大概在標題和introductio里面,不知道一下午在干什么,好像我們都有有一節課吧。下午和晚上我模仿第一片論文的構建網絡方式,閱讀了文章中網絡多個參數的具體含義,提取了一個PassingEvevt表。第一天就這樣結束了,晚上他們在干什么我不太清楚,反正任務是接着看論文。

上午我看來文獻中第二種網絡的構建方式,叫50-pass network,最后第一問沒有采納這種方式,只是做了一個靜態網絡結構,分析了多個參數,C++代碼寫了300行左右。我把建模思路和多個參數計算方法詳細給他們講了一下,一個多小時吧,期間也有大家的討論,那個“負責建模”同學的思路,很主觀,有一些不切實際,不考慮數據中是否可以得到,然后武斷地給分析出來的數據一個權值分配,而且經常沒理解題目要我們干什么,看文獻也比較迷(疫情影響,大家天各一方,也不了解大家具體在干什么),每次給他建議接下來任務,半天后大多數回復是我不太懂這個怎么算,這個文章好復雜。他之前參加過華中賽,說建模都是別人干的,我漸漸認識到他真的是打雜呀,這就不要說自己可以負責建模呀!原諒我在這里發泄情緒,比賽中沒多少情緒,只是不斷建議他接下來干什么。但論文提交的凌晨,還是有一些情緒。我個人比較死板,心里只接受不同文獻中出現的指標和參數,這樣應該也不太好。
由於兩個隊友都有課,要聽課(可能低年級學生比較乖吧,如果是錄播課我覺得比賽完看也可以呀,他們目前大二。我的課比較少,只有一節直播課。)也耽誤了不少時間。

算了,不寫這么細致了吧。。。。

負責“建模”的隊員,用我提供的數據畫了一個足球傳球網絡圖,統計了一下實際排名,看了一點論文,基本都沒派上用場,期間參與多次討論,基本沒怎么說話,寫了第三問的三點建議,寫了論文中問題重述。本來要他寫模型的優缺點,開始寫了四十來字,要他重寫,學優秀論文的寫法。他之后寫成,優點:簡潔,准確,數據多之類的,每一點用一句話解釋,缺點:簡單,主觀。作罷,我只好重寫了。在最后一天晚上,由於沒有什么他干的,其實論文上面還要大量工作,這位同學就提前休息了。

負責寫論文的同學,可能對科研文獻寫法看的比較深刻,太短了,計算過程基本都沒寫,直接來一個結果。由於到最后一天晚上才寫了五頁左右吧,也無力回天了。一個模型我代碼寫了一百多行,公式好幾個,最后只占論文中半頁,也沒辦法了,就這樣吧。最后只有12頁。一大原因是,我負責看論文建模和寫代碼算數據,每一問幾個出的較慢,前三天兩問建模工作才搞完,部分結果第四天上午才提供。寫文論的同學英語和word都用的挺好的,沒有建模經驗,這樣已經不錯了,不足的就是有一些公式和字母沒有math type編輯,公式的排列也較為簡陋,然后我運用的許多建模細節都沒有展示,其實去年國賽中也出現這個問題,一部分公式和數據都沒有來得及說明。最后時間問題,格式也沒來得及好好整理,語言更是沒有時間修飾了。(最后我寫的summary,第三問部分建議和第四問,優缺點都是直接機器翻譯的,只稍微修改了一點)

負責寫代碼的我,建模和寫代碼,還有結果的圖形表示,summary,第三問部分和第四問,優缺點,引用都是我來的。代碼最后C++寫了500+,和matlab吧,matlab處理向量矩陣數據相比C++確實方便一些,但還是喜歡寫C++一點。(算一點違規吧,為了節省時間,我找我姐做了四個圖,感覺excle的圖比matlab畫的好看)如果在一次數學建模中,工作量這樣分配的話,建模:寫作:代碼=4:4:2,我至少負責了65%的工作吧,當然可能是吹噓自己,每個人往往更能看到自己的工作和努力。在家四天,有時候確實有懈怠,例如在門口曬太陽,有時跑去跟家人看看電視,和我姐感慨,我們該退賽了之類的調侃。

當凌晨五點一刻左右,我提交論文之后,我和數學建模比賽的旅程可能就結束了(大四應該沒有時間參加了)。窗外已經傳來第一聲雞鳴(農村),這個工作到雞鳴體驗似乎是第一次,事后想想還是挺珍貴的。上床之后,雖不能算思緒萬千,但是確實想了想這次比賽的過程,我是否有收獲,是否還是比賽前的心態,沒多久,就沒心沒肺睡着了,八點半起床檢查了一下是否提交好了,之后就起床吃早餐了。不斷被家人逼迫問,我幾點睡覺的,哈哈哈。

三次數學建模經歷感覺各不相同,確實也是寶貴的體驗,國賽口號就是“一次參賽,終生受益”。
這此建模的結果基本就是是S獎(參與獎),當然根本不算獎啦。論文中,模型雖然用的多,數據也基本都是計算得到的,模型效果驗證看來,的確還行。但是缺點顯而易見,主觀性太強,例如AHP的使用(數模指導老師好像都很這個“鄙夷”的方法),論文篇幅太短,格式不美觀,第三問第四問處理偏向簡單,全是文字說明,空洞無力。(畢竟到了第四天晚上,我們論文一二問還沒寫完)。我晚上寫的summary,strength和weakness,第四問的解決方案和我和隊友寫的第三問都是基本機器翻譯的。就這樣吧,賽前也沒打算拿獎,但是真正參與其中,付出心血,又不甘心讓努力付之東流,得不到任何認可。

一點感悟:

難怪國外特別是歐洲足球這么強,他們對足球比賽的研究從上世紀就開始,隊伍足球比賽中數據分析做了大量工作,也發表了大量論文。在知網上找有關足球運動的研究,零星點點,基本上還是關於中小學足球教學和考核的論文,國內學者基本沒有做這個的。

數學建模確實是挺好的比賽,不是說比賽獎項,而是比賽本身。我覺得數學建模不是很考驗知識,而是考驗能力和態度,當然能力就是學習中的積累。

我不應該以同樣的標准看隊友的,如果是一年前的我,沒有參加任何數學建模工作,我的表現應該還不如他們。當然我不是說我現在怎么厲害,只是比賽中的一個態度和積極性問題。都是學習的過程吧。

比賽收獲的話,就是一個團隊合作溝通能力。這次比賽討論電話總計大概七八個小時,大部分時間都是我在講,任務分配也是我在負責,雖然效果不好,也是我的學習和提高吧。

工作截圖:

Update1:

一周后現在想想,其實也無所謂了,畢竟大家都是在磕磕碰碰中前行。唯一遺憾的就是個人比賽體驗或者心態不是很好吧,畢竟各種體驗都是日后的財富吧!

Update2:

“果不其然”,結果是Successful Participant。抱歉啦,沒有小說那樣的反轉。當看到某群的群友說自己“美賽成績是H獎,要不要寫在簡歷中”。然后我滿懷期待打開官網,當然沒有驚喜,傷心了五秒鍾,say goodbye了。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