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數學建模美賽感悟


寫在前面:

本來國賽完了就想寫一篇國賽感悟,結果時間太忙沒總結,后期有時間也忘的差不多了。所以這次美賽在結束之后就立刻將總結寫下。

這次美賽真的起起落落,主要是美賽不像國賽那樣,報名有學校老師統一組織,提交論文也會有提交論文的軟件。美賽更顯得自主,全程需要自己隊完成比賽之外的事情,有問題也只能給組委會發郵件,而國賽可以直接問學校的老師。下面是我覺得在在參賽前后中可以少走的彎路:

1.找老師或自己去辦一個信用卡,還是最好不要用輔助報名系統,不僅要被賺一筆中間費用,還可能導致自己的密碼泄露,影響后期的論文提交等。

2.比賽規則每年都會有小小的變動,每年比賽前夕官網會更新當年的MCM-ICM_tips 文件注意下載查看。

3.論文最終提交以郵箱為主,需要注意郵箱提交主題和內容的命名,例:2018年郵件主題名為COMAP 控制號,2019年主題卻直接改成了控制號。雖然說后期可以嘗試向組委會發郵件說明,但是也會比較麻煩。承諾書的提交需要隊員簽字,也需要寫上郵箱地址。


正文:

1.在比賽前期需要做什么?

我們小組從參加完國賽之后就決定要參加美賽了,所以前期有2個月左右的磨合期。其實很多高校會在很早之前就准備美賽了,而且是學校統一准備,據我所知電子科大美賽前就有幾次模擬(具體情況不是很清楚)。

在前期准備的時候,我們隊主要是采用看原題+讀O獎論文的形式每周集中討論,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幸好我們的隊友都堅持了下來。從一開始讀論文都要依靠百度翻譯,到后來可以直接迅速找到一篇論文的重點,然后嘗試復現它的算法等。

其實在期間,我曾一度覺得O獎論文的模型不是很重要,覺得在實際比賽過程中肯定沒有相似的題。課后來比賽過程中才發現,看了優秀論文在比賽過程中對模型的建立真的很重要。后來我們比賽選了C題,在模型一度建不出來的時候,就開始借鑒之前優秀論文中處理相似場景所用的模型。這時候才意識到閱讀O獎論文給我們帶來了真的很大的幫助,也暗自慶幸自己前期的認真准備。

前面說的是模型,其實前面在論文方面的准備也很重要,比如需要整理常見的英文名詞,熟悉英文寫作等,我還是建議可以讓寫論文的把一些常見的方法用英文先寫出來,然后在比賽的時候如果用到了這種方法的話,就可以直接拿來用,不用再重新花時間寫作敲公式了,比如一些常見的方法:

熵權法、AHP、時間序列模型、PCA、k-means聚類、遺傳算法、CCA、邏輯回歸等。

這些步驟方法完全可以再比賽前寫好,比賽時候改改就能直接套用了。

順便說下排版,排版如果是美賽萌新的話,建議還是用Word好了,比賽前把Word格式調好,Word其實也能滿足大部分需求了,有很多O獎和F獎也是用Word排的。而我們隊前期總是在Word和LaTeX之間徘徊,Word和LaTeX都搞過,可是在比賽實際過程中卻發現從頭到尾都沒有打開過LaTeX(太菜了,全程建模和編程時間都不夠,根本沒有時間用LaTeX排版)

在比賽前一晚一定要休息好,生活上的東西都准備好,確保比賽期間可以全心投入比賽。

2.在比賽期間需要怎么做?

首先肯定是確定題目吧,先說我們隊,因為在前期模擬的時候就是做的C題,自以為自己隊對數據處理已經很熟練了,后來真正比賽的時候就直接奔C題去了,連其他題也沒有怎么仔細看。結果后來發現C題真的數據多的一匹(慘),沒辦法也只有硬做下去了。

所以這里還是建議參賽的同學把所有題都看看,這樣會更全面。

而后就是模型的建立了,在我身邊的數模圈中一直流傳着一個意識:一來拿了題如果有時間的話就可以按照建模->編程->論文的流程來,如果發現自己想了半天模型建不出來的話,那還是直接編程->論文->湊模型吧,如果這樣還是搞不出來,那真的只有直接寫論文->畫圖瞎編了(菜是原罪)。

這幾天我們隊的作息基本上是前兩天早上7.00--晚上12.00,第三天晚上在賽場睡了4個小時,然后起床回宿舍刷了牙,在食堂吃了飯又繼續了。最后一天晚上是直接通宵檢查論文,真的是一宿沒合眼。沒想到居然一點都不困(笑哭)

在比賽時真的不能墨跡,第一題在第二天晚上真的必須要做出來,就算做的差也要硬着頭皮做出來,不然真的沒有時間去做2、3題。

由於比賽結果還沒有出來,我現在還不敢在知乎上分享我們的解題思路,萬一算作弊就涼了,只有等結果出來了再說了(盡管做的很菜)。

3.比賽要結束之時:

當天晚上一定要仔細檢查論文,對於summary和memo,這是一篇論文的門面,一定要反復檢查閱讀,不能出錯,否則可能一輪就被篩選下去,直接S獎了。

其次是論文的圖、表、公式的編號一定要一一對應,不能有明顯的差錯。一定要圖文並茂,圖和表一定要多,不能全是公式和大段大段的文字,換誰誰都不想看,不要說評委了。

最后是要找出論文中一眼就不合理的地方,不能讓評委直接就發現了錯誤。

4.尾聲

不知不覺搞數模就一年半了,課程從數模一到數模二、數模三,再到暑期的國賽集訓,美賽的賽前模擬,真的真的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網上也有很多聲音在質疑為什么美賽明明含金量不是特別高,但是每年還是有很多人去參加的聲音。其實很簡單,美賽真的是很多學生的第一篇長英文論文,就像國賽是很多人第一篇中文論文一樣,它是許多數理類同學在科研路上的開端,正因為有了數模,大家才慢慢踏上了科研的道路(大佬除外)。

最后,在這里感謝我的指導老師,為我們比賽做出了許多的指導和建議。感謝一路走來陪伴的隊友,大家都提現出了對數模的一片喜愛和赤誠,可能說我們最終的結果可能不是最好的,但我真的滿足了。數模讓我接觸到了一片更廣闊的天地,如果明年有機會的話,還是會繼續參加國賽吧。

轉載請聯系筆者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