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發展階段模型由五個階段組成: 組建期(Forming)、激盪期(Storming)、規范期(Norming)、執行期(Performing)和休整期(Adjourning),所有五個階段都是必須的、不可逾越的。團隊在成長、迎接挑戰、處理問題、發現方案、規划、處置結果等一系列經歷過程中必然要經過這五個階段。認識這五個階段,可以為團隊發展提供階段指導。
- 組建期:啟蒙階段
- 項目團隊:剛剛組建,確定團隊成員的相互關系。
- 團隊成員:行為具有相當大的獨立性,成員只不過是單獨的集合體,不清楚他們的角色和責任是什么。
- 團隊領導:指揮或“告知”式領導。在帶領團隊的過程中,要確保團隊成員之間建立起一種互信的工作關系。 與團隊成員分享團隊發展階段的概念,達成共識。
- 激盪期: 形成各種觀念,激烈競爭、碰撞的局面
- 項目團隊:獲取團隊發展的信心,但是存在人際沖突、分化的問題。
- 團隊成員:面對其他成員的觀點、見解,更想要展現個人性格特征。 對於團隊目標、期望、角色以及責任的不滿和挫折感被表露出來。
- 團隊領導:教練式領導。指引項目團隊度過激盪轉型期,強調團隊成員的差異,相互包容。
- 規范期: 規則,價值,行為,方法,工具均已建立。
- 項目團隊:效能提高,團隊開始形成自己的工作約定。
- 團隊成員:調節自己的行為,以使得團隊發展更加自然、流暢,有意識地解決問題,實現組織和諧。
- 團隊領導:參與式領導。允許團隊有更大的自治性。
- 執行期: 人際結構成為執行任務活動的工具, 團隊角色更為靈活和功能化,團隊能量積聚於一體。
休整期: 任務完成,團隊解散。- 項目團隊:運作如一個整體。 工作順利、高效完成,沒有任何沖突,不需要外部監督。
- 團隊成員:對於任務層面的工作職責有清晰的理解。 沒有監督,自治,即便在沒有監督的情況下自己也能做出決策。 隨處可見“我能做”的積極工作態度, 互助協作。
- 團隊領導:委任式領導。讓團隊自己執行必要的決策。
局限性
- 該模型是用來描述小型團隊的。
- 實際上,團隊發展軌跡不一定象Tuckman的描述是線形的,而有可能是循環式的。
- 該模型描述的階段特征並不可靠,因為它主要考量的是人的行為,而當團隊從一個階段跨向另一個階段的時候,團隊成員的行為特征變化並不明顯。 它們也很有可能會發生交疊。
- 模型沒有考慮到團隊成員的個人角色特征。
- 在階段發展跨越上沒有給出時間框架指導,這是一個主客觀相結合的模型
轉自:https://www.cnblogs.com/zhoujg/archive/2010/01/17/1649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