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徹斯特編碼
定義
也叫相位編碼(PE) ,是一種同步時鍾編碼技術。
特點
第一種G. E. Thomas, Andrew S. Tanenbaum1949年提出的,它規定0是由低-高的電平跳變表示,1是高-低的電平跳變。
第二種IEEE 802.4(令牌總線)和低速版的IEEE 802.3(以太網)中規定, 按照這樣的說法, 低-高電平跳變表示1, 高-低的電平跳變表示0。
編碼規則
在曼徹斯特編碼中,每一位的中間有一跳變,位中間的跳變既作時鍾信號,又作數據信號;從低到高跳變表示“1”,從高到低跳變表示“0”。
還有一種是差分曼徹斯特編碼,每位中間的跳變僅提供時鍾定時,而用每位開始時有無跳變表示“0”或“1”,有跳變為“0”,無跳變為“1”。
差分曼徹斯特編碼
與曼徹斯特編碼的區別
差分曼徹斯特編碼,它在每個時鍾位的中間都有一次跳變,傳輸的是"1"還是"0",是在每個時鍾位的開始有無跳變來區分的。
曼徹斯特編碼是一個比特位占時鍾周期的一半,當傳輸"1"時,在時鍾周期的前一半為高電平,后一半為低電平;
怎么手畫差分曼徹斯特編碼?
方法:在到達下一個時鍾周期前,也就是虛線前。如果為0。當到達下一個時鍾周期,當從高電平降到低電平的時候,那么就說明前一個時鍾周期和后一個時鍾周期的電平沒有發生變化,也就是0;反之為1
優點
無需專門傳遞同步信號的線路
共同特征
他們的特征是在傳輸的每一位信息中都帶有位同步時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