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前一段時候脈脈上有個段子
面試官問候選人什么時候紅黑樹,候選人答不太熟悉,不知道具體怎么實現的,最后面試官問候選人有什么想問他的。候選人問面試官什么是紅黑樹,面試官支支吾吾了半天,最后說太久了,都忘了。
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是面試結束的時候,面試官通常會問下候選人 你有沒有想要問我的
,今天結合我自己的面試和被面試的經歷聊聊這個話題。
作為候選人
我換個兩份工作,社招過2次。我對我問的問題印象很深刻,為什么呢,因為問的都是自己之前公司缺少的,想在下家公司獲得的。
第一家 因為第一份工作團隊人員流失率非常高,作為一個工作1年的人就得扛起大旗,每走一個人,意味着留給我的坑又多了許多。所以導致本來明明是一家養老公司,我卻天天在加班。所以面試時我問的永遠只有1條
這個hc是什么原因空出來的,我將要入職的團隊穩定嗎?
第二家 第二家公司團隊真的很穩定,但是因為是美資世界五百強,做的事情沒有什么挑戰性,始終覺得技術沒有得到施展,發揮應有的價值。所以面試時我的問題就是
這個工作有沒有挑戰性?公司的發展空間有多大?
等我入職后我發現像我這么問有問題,因為把前公司好的一面都丟到了,來到新公司,難免會比較,如果新公司沒有之前公司的優點,我想要的新的期望又不突出,那么在新公司待的就比較痛苦了。
作為面試官
在最近招聘java高級工程師的幾點感想一文中提到過我們招聘的幾點要求
1. java 基礎要好,有OO思想
分布式要有一定了解,能基本匹配公司技術棧
熟悉線上問題排查手段,了解穩定性保障常用方法
對技術有一定追求,有一定潛力
第四點聽上去比較虛,不好考量。但其實作為技術面試官,還是會在交流過程中能夠識別出來對技術是否有追求的,其中最后一問也可以考察到這個。
總結一下我收到的常見的幾類問題
無所謂型
-
我沒什么好問的
-
你們公司怎么樣啊
這種一般是面試時間很短,不符合我們要求,候選人也基本上在面試交流過程中體會到了,所以不再多問,大家走個過場,結束面試。
業務技術型
- 假如我進去后,負責的業務是什么
- 公司目前技術棧是什么
- 團隊怎么樣
這種是務實型,個人比較喜歡的小伙伴,如果業務/技術/團隊都問到了,並且在我回答過程中能夠有更進一步的交流時,就更加分了。比如
-
我之前了解過你們這塊業務,發現你們主要做的是XXX,我認為他很有價值,但是我個人覺得可以更近一步XXX。
-
你們的技術棧和我們的有點區別,我可能在某某方面比較欠缺,不過根據我之前做XX的經驗,我覺得我學習一段時間應該很快能上手。
尋求反饋型
-
您對我這次的面試評價是什么
-
從面試過程中,您覺得我的優點是什么,不足在什么地方
這種屬於成熟機靈型,個人比較喜歡。這種候選人一般是面試經驗豐富而且善於總結。另外比較機靈吧,因為面試結果一般是不允許現場給出的,需要和用人經理溝通綜合考慮決定過不過的。所以這種問題算是巧妙的避開了直接反饋的。
我的回答一般是還不錯,然后客觀點評,先說好的,再說不足。一般不輕易透露喜好,和結果。除非是覺得你非常的不錯,我會毫不吝惜的說 我覺得你非常不錯,bla,bla,從各個方面都很適合我們這個崗位。不過我這只是一/二面,后面還有幾輪面試,希望你繼續加油
或者如果我想爭取你來,博得你的好感,我也會指出你的不足,然后提到我們團隊有這方面經驗,能夠幫助你彌補這塊的空缺。
反殺型
- 你剛才問我的那道題答案是什么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脈脈那個段子帶火了還是怎么回事,反殺型的問我的越來越多了。雖然只要候選人問了,我都會回答他,從我個人來說,從來沒有問過我自己不知道答案的問題。
但是從我個人角度來說不是很喜歡這種問題。為什么呢?
- 問的時機不對,面試的過程不是你問我答,是交流的過程,如果當時問這個問題的時候,你不知道,我一般會提醒你從哪些角度思考,如果提醒還不知道,會再問相關的問題,如果都不知道,就會一個類型題目問,比如問了你數據庫相關的,你基本都不知道,就會換着問java相關的。所以這個問題應該在面試過程中問,而不是結束的時候問
- 一般面試java高級工程師的問題,都是比較系統化的,由點到面的。如果你不知道,說明在某方面缺失了,需要自己面試完去總結,查找資料。而不是直接去問到答案。
- 跟風,抖機靈。面試是一個嚴肅的過程,是雙方相互考察的機會,短短幾十分鍾的時間很珍貴,應當多呈現一些你自己獨特的一面,經過思考的問題。
總結
其實最后一問,並沒有特別重要,屬於錦上添花型。如果你前面面試的時候表現優秀,不會因為這個問題答的不好把你pass掉; 如果你前面表現不好,也不會因為這個問題答的好讓你過。 但是你可以利用這個問題,問到你想要了解關於公司的問題。不妨假如自己已經成功入職了這家公司,你對這家公司,有什么期待,你對自己的未來規划有什么打算,這家公司具備什么樣的條件能夠滿足你的期望。
關注【方丈的寺院】,與方丈一起開始技術修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