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副標題太誇張:樊登給中國家長的養育書。實際是17本育兒書的內容簡介,加上樊登自己的育兒經驗。有兩本書的介紹是樊登對作者的訪談記錄。

跟樊登以前的書一樣,原書內容和樊登自己的解說經常混在一起分不清。我認為這不是一個好習慣。

這些書的理念基本是如下這些:真誠、愛、陪伴、友善、關注、平等協商而不是控制、不大吼大叫、父母不當着孩子的面吵架等。

大部分是來自英語世界的翻譯書,因此對國內常見的老人帶孩子的場景關注極少。

沒提選書標准。樊登曾經把偽科學書《谷物大腦》當寶貝宣揚,我對他的選書能力有懷疑,對這17本書是不是育兒領域最好的書有懷疑。

總體評價3星,有參考價值。

 



以下是書中一些內容的摘抄:

1:還有,可以和孩子討論另一個孩子的問題,而不是在背后說別人的壞話。比如,妹妹不願意去幼兒園,父母就可以和哥哥探討,大家怎么做可以幫助妹妹,這也會讓孩子產生主人翁的責任感。P24

2:我還建議,在家庭中帶孩子的老人能夠深入地了解孩子的不同,讓他們互相交流,把家族故事傳承下來。多一個人愛孩子,總是一件美好的事情。重要的是讓老人學習起來,理解人和人是不一樣的。如果不學習,他可能真的希望孩子長成自己想要的那個模板,對孩子提奇怪的要求。P26

3:《母愛的羈絆》的作者是卡瑞爾·麥克布萊德。這本書可能會引起很多人傷痛的回憶,也可能會引起人們強烈的反應,有人可能會覺得這本書太誇張了。它所揭示的矛盾是大多數女孩和媽媽之間的矛盾。P32

4:更可怕的是很多媽媽還會把女兒當媽媽,多發於一些年紀比較大的母親身上。母親會在家里發脾氣、不講理、撒嬌,要求女兒在她與父親吵架的時候調停、評理、維護自己。當一個女兒充當了媽媽的角色時,這就着了道了! P37

5:我在家庭系統排列時,學到一個很不錯的方法,可以幫助大家理順母女關系:當媽媽表現出種種狀況的時候,女兒要學會跟媽媽說“你是大的,我是小的”。這句話是有療愈效果的。比如,媽媽跟爸爸出現一些情況時,女兒會意識到,這不歸我管。P42

6:《叛逆不是孩子的錯》英文直譯的名字是“用十天去減少孩子的叛逆”。作者所開發的十天的計划是在他本人已經擁有25年咨詢經驗的基礎上完成的。P45

7:經常采用大喊大叫的方式教育出來的孩子,很可能會有對別人人身攻擊、語言攻擊或者缺乏積極的行為表現。父母大喊大叫的時候,孩子其實找到了父母的弱點,成功地干擾了父母,並且他也學會了大喊大叫。P49

8:超越權力之爭,父母要改變心態,記住:應對叛逆孩子時,不要操控他,而要賦權,讓他自我感覺良好;當你心平氣和、果斷而堅決地表達你的看法和信念的時候,你的孩子更可能會聽;沒有哪個成年人講過由於父母太理解他們而度過一個可怕的童年。P52

9:在我家,當我和嘟嘟有可能面臨權力之爭的時候,我的辦法就是共同制定規則。比如玩手機,我說:“嘟嘟,你覺得玩手機怎么樣是合適的?前提是爸爸要告訴你它的危害性,第一是對眼睛不好,第二是我怕你上癮。上癮之后會導致你沒心思干別的任何事,那樣的話,你的人生就完蛋了。”講完后,讓他來選擇,他自己定的是每天最多玩五局游戲,超過五局就一定把手機還回來。P53

10:我總結這十天行為的關鍵原則是不要試圖控制孩子,不要試圖用強權來“屈打成招”.解決叛逆最好的方法,是了解他為什么要叛逆,傾聽、尊重他,給他選擇權,跟他一塊兒制定“我們到底應該怎么做”的規矩。要看到他的優點,表揚和肯定他,教他養成更多正確的行為習慣。P58

11:樊登:尹建莉老師是當時為數不多的碩士畢業后去小學教書的人,您有一個觀點說最好的老師應該做小學老師。那么,對您影響最大的教育理論是什么?尹建莉:我本身就是學教育學的,教育學是一門系統的科學。它涉及兒童成長的方方面面,不容易談某一個具體的理論對我影響最大。P62

12:我問他:“到底有多大的事,你給我舉一個例子好不好?”他說:“我家住在五樓,樓梯扶手很長時間沒人擦。最近,孩子每天下樓都要用胳膊肘夾着樓梯扶手溜下去,衣服都被弄臟了。我不讓她這樣弄,她非得這樣弄.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就是不聽。”我說:“為什么要用打罵的方式?問題的解決何其簡單。您和孩子一人拿一塊毛巾,從五樓擦到一樓,既做了公益,又可以讓孩子盡情去玩了。” P65

13:我當爸爸之前總在出差,有一次去書店,看到《忙碌爸爸也能做好爸爸》一書,就馬上買來學習。作者布魯斯·羅賓森是一位醫學系教授、胸腔科醫師。醫生的生活節奏非常緊張,我見過很多醫生,隨身帶着通信設備,只要一有事情,立刻就往醫院跑。P79

14:《正面管教》以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和魯道夫·德雷克斯的思想為基礎,書中提出了七項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1.對個人能力的感知力:孩子覺得這事我能行.2.自己在重要關系中的價值的感知力:我的貢獻是有價值的,大家需要我。P171

15:第三條路叫作“正面管教”.正面管教把和善與堅定融合為一體,並以此為基石。簡·尼爾森認為判斷一個教育方法是否有效,有四個標准.1.是否做到了和善而堅定?2.是否有助於孩子感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3.是否長期有效?4.能否教孩子有價值的社會和生活技能,培養孩子良好的品格? P174

16:我們要在教育中學會道歉,父母也要學會道歉。書中有3R原則:1.承認(Recognize).父母承認自己犯了錯。2.和好(Reconcile).父母說:“我向你道歉。”3.解決(Resolve).父母和孩子一起找辦法彌補錯誤。P178

17:社會能力,簡單地說就是要教會孩子去處理人際關系的問題。方法簡稱“ICPS”(Interpersonal Cognitive Problem Solving),叫作“人際認知問題的解決”.《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一書的作者突然想到ICPS應該改成I can problem solve,就是“我能解決問題”. P193

18:《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是我覺得特別幸運能夠遇到的一本書。我在養孩子之前養過一條狗,特別失敗,我訓練不好它。我特別擔心,連動物都訓練不好,我將來養了孩子會不會更加迷茫。我翻閱了大量兒童教育的書籍,《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是非常有效的一本. P207

19:夫妻關系要遠遠優於親子關系,讓孩子覺得最安全的方法是父母的關系好。父母的關系好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父母千萬不要為了管教孩子的事,在孩子面前吵架。P218

20:我們常能看到,一家三口吃飯的時候,孩子不知道為什么突然大聲哭起來,嘴里還有食物。這是很危險的一件事,但大人還要呵斥孩子,有時候還會動手打他。這種時候,我總是特別急切地想分享《不吼不叫:如何平靜地讓孩子與父母合作》. P222

21:聯結就是你要跟孩子創造一對一的時間。即便你家里有好幾個孩子,媽媽仍然需要跟某一個孩子經常獨處,這樣能夠讓孩子感受到媽媽給他的愛。一對一的聯結,並不是父母一起,而是媽媽一個人或者父親單獨面對孩子。P234

22:作者提醒所有的家長,不要跟孩子記仇。很多人覺得這一點很好笑,說父母怎么會跟孩子記仇?實際上,父母經常跟孩子記仇。孩子一件事做得不好,父母翻臉了。翻臉了以后,父母不打了,也不罵了,而是不理孩子,一直不理他.這種負面情緒可能會伴隨孩子一生. P235



全文完

相關鏈接:

3星|《工作是最好的修行》:樊登讀書會節目文稿,14篇讀書筆記

3星|《讀書是一輩子的事》:樊登的讀書筆記合集

3星|《可復制的領導力》:樊登做過企業管理培訓,水平一般

1星|《菌群大腦》:《谷物大腦》續集,有意的騙子,精心包裝的偽科學

1星|《谷物大腦完整生活計划》:有意的騙子。宣稱他的無麩質飲食可以治不少疑難病,未經證實就直接向讀者宣揚

紐約富豪媽媽鄙視鏈:4星|《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一個耶魯人類學博士的上東區育兒戰爭》



2019左其盛好書榜,沒見過更好的榜單(截至2月28日)

2019左其盛差評榜,罕見的差書榜(截至2月28日)

2019年讀過評過的60本書(截至2月28日)

本號870篇書評的索引與書單

想跟小編討論請移步知識星球

搜索本號的最優方法(new)

更多毒舌書評參見我的公眾號:左其盛經管新書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