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最近經歷了一些事情,親戚、朋友和領導最近都提起來了一個名詞 ———— “核心競爭力”。
那么什么是核心競爭力,為何需要培養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又如何培養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我將在下文一一描述。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clockq/p/10542549.html
本文大部分引用自 51CTO技術棧的《走出焦慮!40歲大齡碼農該何去何從?》
一、什么是核心競爭力?
以前看過孟岩先生blog中的一段,感覺說的很好
技術路線的選擇重要但不具有決定性
那么核心競爭力是什么?我觀察圈子里很多成功和不成功的技術人,提出一個觀點,那就是個人的核心競爭力是是他獨特的個性知識經驗組合。
這個行業里擁擠着上百萬聰明人,彼此之間真正的不同在哪里?不在於你學的是什么技術,學得多深,IQ多少,而在於你身上有別人沒有的獨特的個性、背景、知識和經驗的組合。如果這種組合,
- 絕無僅有;
- 在實踐中有價值;
- 具有可持續發展性;
那你就具備核心競爭力。因此,當設計自己的發展路線時,應當最大限度地加強和發揮自己獨特的組合,而不是尋求單項的超越。
而構建自己獨特組合的方式,主要是通過實踐,其次是要有意識地構造。關於這個觀點,話題太大,我不打算贅述。
舉例如下:
- 整合現有資源的能力,什么時候造輪子,什么時候不造輪子,什么情況下利用公司自己的輪子,什么情況下利用開源的輪子。
- 產品發展方向的規划能力,一個技術類的框架、產品、平台,需要程序員明確什么問題是要解決的,什么問題是不要解決的,產品相對其他競爭產品的優勢在哪些方面。
- debug能力,有了線上問題,可以一擼到底,無論問題在哪里,操作系統,文件系統,虛擬機,框架,等等,都可以定位問題所在。
- 文檔、pr能力,作出了產品,可以迅速了解優勢所在並推廣。
- 編碼習慣,比如嚴謹的持續集成,測試樣例先行,之所以說是習慣不是技巧,是因為好的編碼習慣,可以持續為團隊帶來更大收益,而好的編碼技巧沒有那么大的效果。
切忌以下行為:
- 長時間調研沒結果,學習了很多框架、做法,無法認真對比優劣,這就是不能抓住核心的問題
- 被需求牽着鼻子走,失去了產品的規划方向,或是走到哪算到哪,做出來的東西因為臃腫的需求越做越繁瑣
- 隨口亂說release時間,卻總是失約。
二、為何需要培養核心競爭力?
最尷尬最可憐的事情,莫過於一個程序員,在5年、10年甚至20年的從業經歷中,一直沒有好好的考慮過如果找到和培養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比如一個技術人員,發現自己不是一個喜歡技術且能坐得住的人,也不是架構師,在任何一個技術領域都沒有足夠的深度。甚至也沒有好好的研讀過什么技術源碼,很多最新的技術,如大數據、人工智能、微服務、物聯網等等也都沒有跟上。
而位“程序猿”年復一年的一直做着傳統軟件中的CURD,再不濟的帶着幾個小弟的做着CURD,或者可以設計一些簡單的技術框架。也許薪資會隨着工作年限的增加有所提高,但和年輕的小伙子們比較,發現也就是CURD寫的比較熟練,莫領域的業務經營較為豐富罷了。
這時候,年紀大了,新知識的接受變慢,也加不動班了,要的薪資還高。同時老婆孩子在熱炕頭上等着你每月的“奶粉錢”,再考慮轉行也不太現實。
當面臨企業轉型和裁人,他真的會比小伙子們更有競爭力嗎?
三、如何培養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 成為技術大牛,掌握公司核心科技
在大數據領域,可以對Hadoop、Spark、HBase、等做深層優化。遇到任何問題可以從源碼層面推斷和解決問題。甚至可以修改源碼進行二次開發。 - 深挖業務,成為業務領域的專家
在一些業務有絕對難度和深度,業務足夠復雜,而且行業持續發展,業務領域的知識持續保持價值的領域,不斷深挖。 - 帶領團隊,走上技術管理之路
作為團隊管理者,你需要有能力把控公司技術方向,還要有一定權威(對內和對外),同時還要有足夠的行業人脈和資源,招聘和搭建合適的技術團隊。 - 其他
沒總結,就不細說了。
寄語
培養自己核心競爭力的方式肯定不止這些,但殊途同歸,就是找到自己的亮點,然后放大他,可以讓別人看到。
但是不管哪一條路,首先要想清楚,你要成為什么樣的人。什么是你比應屆生甚至和同級的人相比,更有優勢的地方。
想清楚了這些,剩下的就是朝着自己的目標 ———— 一往無前。成功的路上本就充滿的荊棘和坎坷,程序員的路上更是如此,眼花繚亂的技術總是讓人迷茫。一定要記着堅持、自信,勿忘初心。
最后,希望每一位IT從業者,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價值,實現自己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