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育兒童要從現實出發,從具體出發,從生活出發,盡量避免想象,這個是蒙特梭利方法的重要原則,這個原則使得現實充滿意義,使概念的生成過程是完整的,從而使概念密切結合於現實,這個原則使兒童發展起駕馭現實的能力,而不是去“神游”—— 想起小時候的一個時期,背誦了成語詞典,到現在記不得幾個成語啦,但是有一次在鄰居家里,看成語故事動畫片,里面講得是螳臂當車,影響極其深刻,畫面是這么展開的, 一只螳螂在那邊練習啞鈴,一下一下特別辛苦,螳螂的臂膀也因此相比同類和蜜蜂更加結實,線條很好看,這個時候螳螂就有點飄飄了,當一輛馬車過來的時候,蜜蜂說,趕緊快跑啊,螳螂說什么不記得了,反正最后被馬車碾壓過去了,啥都不剩了,螳臂當車
2. 概念化的學習的竅門: 如果需要兒童概念掌握准確、快捷和徹底,你還必須准備兩三件可供兒童對比抽象的東西,
比如色板,你要在兩三個不同的色板中指示顏色。
比如三角形, 你要在不同的形狀中對比,例如在圓形和方形中指示三角形。
不然的話,兒童會把語詞暫時存在記憶中,等待抽象的機會。這個過程可能很長很長~
3. 實際上我們在做事情的時候,經常在強制孩子,成人壓抑還是常常的無意識的。
—— “筆者自己的感覺就是,從小被壓抑中長大的,導致現在很難去拒絕別人,沒有語言,行動去拒絕別人的要求或者請求”
4. 我們一直興致勃勃的說: 這個格格的衣服好, 這個對丹丹產生了極大的壓力,以至於他都不能說出來
——壓力太大,說不出來, 好像自己也有這種現象,這個時候,其實是自己給自己太大的壓力, 做事情要到人,利用底線思維,別自己嚇唬自己, 我們是希望事情做好,但不是卑躬屈膝的搞下去
5. 跟心智的發展有關,他打到一種心智的時候,他能說出來,他達不到一種心智的時候,他不知道該怎么辦?
現在想想很多時候,我自己也確實是說不出來, 例如吵架的時候, 老爸在很多事情的時候,尤其家里遇到事情的時候,說不出來,這個可能是心智不夠的體現, 因為遇到這種事情的場景比較少, 所以這種心智沒有發展起來,后面要多經歷,多嘗試
6. 這個時候,成人一旦壓制了兒童,兒童可能會產生一些列的心理問題,而我們不知道,問題的根源就是這樣埋下的,心智的發展需要時間,哈子的自發的心理發展就如蒙特梭利所說,是連續不斷的。 也就是說通道索要接受的所有的一些事連續不斷的,並直接與兒童本身的心理潛力相關,而不直接與老師的工作相關
在文字以后,畫畫成為了一種表達思想和情景的方式。我的孩子到了五歲畫畫敏感期才來,以前都是: 媽媽你給我畫風扇, 媽媽你給我畫… 心想我的孩子怎么不回話呀, 突然有一天,我的孩子一整天畫畫,一會兒能畫出十幾張來。 這個能力在突然間就出現了, 但是我有一個感覺: 兒童確實了不得。 以前我每天晚上給我兒子畫畫,花了一年,兒子還是什么都不會畫。 可這其中有一種連續不斷的心理發展,直到有一天,結果表現出來了。孩子就突然會畫了
7. 關於繪畫能力的扼殺:我們幼兒園就有一批其他幼兒園過來的大孩子, 我覺得他們一輩子不可能畫畫了,他們畫的畫永遠都是 太陽,草,樹木和房子,還有兩個跳繩的娃娃, 我們老師說: 愁死我了,畫了半年了,還是花這幾個。 有的孩子畫的夜晚, 畫完了以后才發現太陽已經畫上了,沒辦法就弄紙糊住,再畫, 為什么? 他畫畫已經程序化了,模式化了,那創造力的心智已經被教師的教學模式和思維桎梏了
—— 恩,就是這種感覺, 我一直受到我爸死板的影響, 他就是死板,不知道變通,還死倔死倔的那種,不予別人交流,可能是人老了,心智逐漸向下發展了,可能是一個返老還童的現象。嘗試的去理解和適應他吧,就像理解和適應牛牛一樣
8. 環境對人的影響: 小孩: 他可能把周圍環境都吃進去了! 你的言語,你的思維(——筆者的大部分的消極思維,都是從媽媽身上遺傳下來的)你的鋼琴指法,你的腳步,你的神態,每一個細節~ 每一個嘴角的動,每一個手指的動。而重要的是,教師的意識狀態和精神層次也都被幼兒在不自覺中吸收了~
9。 蒙特梭利倡導: 教育的目的在於幫助幼兒的智力,精神和體格得到自然的發展,而不是把幼兒培養成一個一般所說的學者。 我們在提供給孩子適合促進他的感覺的教材之后必須等待,讓他的觀察能力自然發展並達到自覺的程度,這正是教育者的藝術所在。
T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