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項目之后的反思


團隊項目之后的反思

婁雨禛

PB16060356

簡要說明

  開門見山地說,本學期我們做了一個很差的項目。這個項目差到我自己根本不忍直視的地步。然而,就是這樣的差,讓我意識到了直視困難並逐漸進步的可能性。我越是不忍直視,越是需要強迫自己去直視,看清自己在每個過程中的對與錯,才能在下一次做得更好。

良好的開端絕不是成功的一半

  也許會有人問我,你們的項目是一開始就亂成一團嗎?我會肯定地回答,不是的。我們的項目在一開始確實是有一個良好的開端。一開始,我們很積極地進行組會,組會時大家熱烈討論,幾乎都能取得較為不錯的成果。相較其他組,我們干勁十足,當時組長干勁特別足,大量閱讀相關書籍,安排任務。

  那么怠惰是什么時候開始的呢?這樣的怠惰有源自何處呢?

  依我個人回憶,項目中期,怠惰的情緒就開始蔓延了,怠惰蔓延的結果是組內只有一半人干活,另一半人負責旁觀和湊熱鬧。這樣的結果是有原因在里面的——對項目本身的無知與無能導致怠惰

  坦白而講,本學期真正參與進項目制作的只有一半的成員,但即使是這一半的成員也並不非常清楚我們真正在做什么。只知道布置任務和完成任務,對於項目本身的完成而言,作用是及其微小的,更何況連這點都達不到。

作為前端組長的反思

  1. 人數分配與任務分工問題

  人數分配上,我們組八個人,按照前后端的任務量,其實應該2人前端,6人后端。但由於我們一開始對前后端任務不明晰,采取了對半開的分配策略,后來沒有做過改變。

  任務分工上,我自己承擔了80%的工作量,而沒有和前端組員有效分擔。當時我相信,團隊成員需要有高度的自覺來維持團隊效率,而不必以一種刻板的方式,用任務去逼迫。但結果發現,沒有人願意干活,即使布置任務也不願意。我覺得,這一部分是由於對項目的無知造成的——自己根本不知道怎么做,又哪來的積極性呢?然而,作為科大的學生,我們本身比較忙,根本沒有時間在完成自己分內工作之后再手把手對他人進行指導。我自己也是初學者,自己的學習任務已經很重了。

  2. 自我評價

  如果要我給自己的項目完成度打分,我能打A,因為本學期一直勤勤懇懇地工作,前端頁面的制作、整理以及團隊博客的撰寫,我一直都很努力。唯一不足的是,我對后端的了解不足,導致前端的成果不能很好地給后端共享。如果自己再多了解一些后端的知識,一定能更為出色地完成任務。

沖刺階段簡要總結

  一句話講,包括組長,我們組的絕大部分組員已經完全放棄了這個項目,因此,我們從未有過沖刺階段,還不如改稱“放棄階段”。

  唯一沒有放棄的,只有兩位同學。(這里不直接提名字)那么,項目怎么可能做得好呢?

  我們都知道,人人都有一種“罪惡的虛榮心理”。有成功的光環照耀,每個人都想去沾光。然而呢,還有一種心理更加可怕,不妨稱之為“逃避失敗的本能”。項目做不好,大家都不想做了,好像不做就不是自己的能力差,而是根本不是自己的能力體現。這種變相的推鍋,小聰明背后的膽怯,是團隊項目的“腫瘤”。

  那么,什么是一個好的團隊呢?

  我覺得最起碼的,是團隊成員的相互信任。其次,便是對項目本身的經驗與熱情。

  本次團隊合作只當是一次磨刀。失敗不要緊,將來有的是機會,以后可一定要牢牢抓住了!

少數人的悔悟不能取代多數人的無所作為

  事實在眼前,就得去承認它。對於一個團隊而言,只有成果才能被大家認可。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