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商業的出發點,首先是用戶獲益。”這個觀點沒錯吧,不讓用戶獲益,用戶憑啥選你呢?於是你開始不斷追求用戶價值,體驗升級,用戶越來越開心。
然后,果然,沒錯,你的公司開始虧錢,然后虧的傾家盪產。於是你四處請教高手,直到有人和你說,“任何一種商業模式,歸根結底是你自身能力的變現。”你一聽,沒錯哈,變現才是核心啊。於是准備借錢東山再起,可是大半年了資金都快沒了,還是沒有多少起色。那么,到底是“用戶獲益”更重要,還是從“自身能力”出發更重要呢?
其實,這兩句話都沒錯,錯的是把這兩個維度對立起來的思維方式。非黑即白的世界的確很簡單,但是真實的世界是灰色的。我們可以試試對立和統一相結合的“二維四象限”法,來面對這個多樣的世界,分享這些復雜的問題。對於四維二象限法的運用,腦子里第一個冒出來的就是時間管理二維矩陣。
我們把時間分為輕重、緩急兩個維度,這兩個維度里面說緊急比重要更優先,也不能說不緊急和不重要哪個更無關緊要。他們是兩個對立的維度,相互沒有關聯,但是在考慮問題的時候,我們又需要統一在一起。
這就出現了一個二維四象限矩陣——時間管理矩陣圖。從而生成了四個象限:重要且緊急,重要但不緊急,緊急但不重要,不緊急也不重要。
當這個“對立”而又“統一”的四象限一旦被畫在紙上,很多人立刻豁然開朗,自己就找到了解決辦法。
這就是“二維四象限法”,把自己從非黑即白的二分世界里面解放出來,用兩個對立的重要屬性作為依據,畫出四象限圖,分別討論情況,逐個解決問題。
前幾天寧向東教授分享的如何批判下屬里面,把這個復雜的問題區分成了下屬的個性成熟度,你和下屬的關系好壞兩個屬性,區分出了不同的解決辦法。
在如何指導下屬、激勵下屬的管理學里面,也可以把工作任務分為兩個維度:關注結果,關注過程,根據這兩個維度把下屬的工作區分開,分別進行不同的知道。
阿里的績效體系也是業內出名的,根據價值觀匹配和工作能力兩個維度,把員工分為明星、狼、小白兔和狗四種類型,進行不同的管理。
回到開頭的案例來,從“用戶獲益”和“自身能力”兩個對立的維度放在坐標軸上,畫出一個二維四象限圖,就會把企業分成四種。
自身能力很強,但是用戶並不獲益的“冤大頭型企業”;用戶獲得利益,但自身並沒有盈利的“平庸型企業”;自身能力不強,用戶也不獲益的企業都是來打醬油的;而兩者兼得的才是真正的“商業模式”。
一個商業模式,兩個維度考量,四個象限區分,像不像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
二維四象限法不僅僅可以用在管理和商業上,更多的還可以用在提升自我的思考能力上。
比如你想分析風險管理,可以從“可能性”和“損失”兩個維度,生成:轉嫁,規避,降低和自留這四個象限。
比如你想分析對自我的認知,可以從“自己知不知道”和“別人知不知道”這兩個維度,生成:公開的自我,秘密的自我,盲目的自我和未知的自我這四個象限。
比如你想分析企業的產品布局,可以從“相對市場份額”和“市場增長率”兩個維度生成:現金牛、明星、問題和瘦狗。
只要找對了兩個對立的維度,你就能把問題理清楚,從而找到你想要的解決辦法。因為這樣的方法下,問題會更加完整,更辯證。
這個基礎工具,是分析問題的基礎,如果你想讓自己的思考能力越來越優秀,那么這是一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