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兒未來幾年的規划是:只要我能勝任當前的工作,我就踏踏實實的呆着。我希望可以很努力的工作,同時也希望不錯過任何一節瑜伽課和舞蹈課。並不沖突,我頂多是把別人用來吃飯的時間用來運動。女孩子為精神而活,對吃飯不感冒,就想堅持自己喜歡的東西。
問題來了,慢慢來、踏踏實實的呆着、不錯過瑜伽課和舞蹈課,那我能否得到足夠的成長?我希望得到怎樣的成長?
關於足夠的成長:
來新美大這8個多月是我工作以來從別人那里得到輸出最多的一段時間,所以我心里是非常感激之前金融的領導和同事們的。而在這之前,我十年來練就的是自我提高的能力,加上這段時間受的熏陶,足夠我三年五年消化的了。
關於怎樣的成長:
多元化智能理論
人和人之間多少會有些差別。美國著名發展心理學家、哈佛大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博士提出多元化智能理論:人類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單一的,主要是由語言智能、數學邏輯智能、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智能、自我認知智能、自然認知智能八項組成,每個人都擁有不同的智能優勢組合。
之前我做過測試,我的其他智能都差不多,唯獨數學邏輯智能極差,也證明了當初我確實是選擇了自己最不擅長的事情作為職業。這種智能差異的主要體現是關注點不同,這就是所說的“和別人不是一個回路”。
舉個例子,我對植物和昆蟲的辨識度要比一般人高些,這屬於自然認知智能;我聽到音樂如果不是刻意控制,會不自覺的跟着跳舞,有時候想到什么事情一開心走路都是bkbonce(一種舞蹈基本動作),這屬於身體運動智能;但是我在數學邏輯智能上是有缺陷的,而周圍基本都是能和我互補的,所以我從誰身上都能學到東西,不存在我長時間做一件事情成長會變慢這種事情。
非意識學習
人的學習還分為有意識的學習和非意識的學習兩類。我的非意識學習能力要強於意識學習的能力,這個我自己駕馭不了。這要求我自己要選好人。就是說如果某個人身上有某種很明顯的特質,這種特質我並不喜歡,時間長了我也會感染這種特質。所以我想要打造一個理想的自己,要確保周圍的氛圍是自己喜歡的。
人都存在這種非意識學習的能力,不僅是做事,還有容顏。最近照鏡子覺得自己的容貌風格正是自己小時候喜歡的樣子。沒有小時候喜歡的那些女孩子那么好看,卻是同一種風格。相由心生,不錯的。
有意識學習
在工作中從一個維度上可以把能力分為專業能力和綜合能力。目前的打算是只想踏踏實實做技術(專業),不考慮管理,但是指導新人卻是必須的(綜合)。技術學習路線請參考我的公眾號頭條系列文章。指導新人除了一些工作總結之外(下次會發新人指導相關文章),我自己從各方面都在學習怎么做一個導師。
對周圍同事的觀察學習就不提了。我的主要學習對象還有我的一位瑜伽老師和兩個舞蹈老師。
瑜伽老師教的特別好,每次她的課都爆滿。好在哪里呢?第一:專業,她自己對瑜伽有執着的追求,每個動作都特別標准到位,指導過程能體現自己的思考;第二:敬業,下課后她都會留一會兒,等待大家問她問題;第三:成熟大氣,做老師要hold的住氣場;第四:耐心,對每個學員的動作都會耐心糾正;第五:人品好,每次給我糾正動作都會先幫我整理一下衣服。
不管什么行業,這都是必需的品質。
我的兩個舞蹈老師,一個是個胖胖的大叔不愛說話,因為音樂的關系,就算說大家也很難聽清楚,但是他的肢體表達很到位,在動作變換的時候會有特殊的手勢大家都能明白。另一個是個帥氣美女,說話的時候會用一些可愛的形容詞定語,聽上去特別舒服。
行為風格
有次公司團建,聽了一天的行為風格培訓。PDP(ProfessionalDynamiticProgram)是行為風格測試的一項工具。“行為風格”是指一個人天賦中最擅長的做事風格,根據不同的人風格特性的不同,分別用了4種動物來代表:老虎型、孔雀型、考拉型、貓頭鷹型。
-
老虎是天生的領導者:喜歡競爭,勇於冒險,有責任感,但是易沖動,獨斷
-
孔雀是天生的溝通者:熱情,積極,樂觀,但是愛表現,浮於表面
-
考拉是天生的協調者:性情平和,有耐心,善解人意,易自卑或自貶,需要的適應時間長
-
貓頭鷹是天生的組織者:穩健踏實,追求精確,善於分析,處事周全,但過於小心,固執
當時我被測出是考拉,但是從現場的積極表現來看,當時講課的老師還有周圍一些認識的同事都說:明明就是一只孔雀。只有在場一位據說更為資深的心理分析師走到我旁邊信心十足的說我絕對是一只考拉。
我想要是在三年前,相信周圍的同事對我是一只考拉都不會有疑問。轉變來源於危機感。我想要一直做技術,隨着年齡增長,需要年齡相匹配的能力和承擔。如果我不願意做管理,那么我的年齡匹配除了自身的歷練外在怎么體現呢?所以我希望可以樹立一些技術上的影響力。
所以外在看到的往往是自己對自己的要求,並不是真實的性格。單從積極這一點來說,被定位考拉的我的另一個同事,其實工作上各方面也特別積極。為什么呢?因為所處的行業,程序員一般偏內向,作為一個天生的協調者來說,為了平衡這一現象,環境要求他們更外向一些。
所以說這些測評反應了一些東西,關鍵是自己怎么去解讀。測評也好,別人的建議和意見也好,怎么去理解和吸收是一個很體現功力的事情。
總結來說還是那句這幾年來沒變過的格言:
不貪心、不着急、不放棄,路一步一步走
靜兒個人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