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公司簽了年終獎確認。覺得公司發放年終獎完全是憑主觀發放,沒有事實依據,由此產生了對如何發放年終獎的一些想法。
獎金發放作為激勵員工最直接的手段,往往也是讓管理人員最難抉擇的,而且很多公司,都是帶有大部分直接主管主觀意識評定的。在我看來,這是最不可取的,因為獎金作為激勵手段,初衷應該是鼓勵員工繼續發揚往年優秀的部分,並識別和看清自身(或者整個團隊甚至部門或公司)的短板,並在來年采取有效的方案或措施進行改進,為自身(或部門或公司)改進提供風向標,這樣才能做到自身水平的不斷提高,為公司創造更大的利益。所以獎金的方案必須是公平公開並且是透明的,而不是不可議論的。至於薪資,可以作為一個保密項,但是獎金比例是完全可以透明,並由直接主管作為橋梁來溝通並指出不足。
至於獎金的考核方案,我先舉個栗子,假設某團隊是以敏捷開發作為管理框架的,評估工作量以故事點作為標准。這里說一下以故事點作為評估工作量的單位。在實際工作中,一個團隊可能有初級、中級、高級的開發人員,他們的技術水平是不一樣的,但是如果是對同一個功能點進行功能的評估,假設需求理解都是一致的情況下,他們完成該功能的時間應該是會不一致的,所以以時間作為評估標准是很不可取的。但是,他們完成不同功能的評估的故事點應該是一致的。我們來幾張圖標說明會更清晰。
對於三個功能,他們評估的故事點可能是這樣的:
他們評估的人天數可能是這樣的(這里為了演示,將他們的比例誤差設置為0,即都是按一定比例估算的,實際上應該會有一些誤差,但是趨勢應該是一致的):
上面倆張表可以看出,對於能力不一樣的人,他們評估的人天數肯定是不一樣的。你可以假設一個小學生,跟一個大學生搬磚,同樣是100塊磚,比較他們完成的時間。那么我們如何在做績效考核的時候,能夠排除這些能力因素,或者說,能夠達到多勞多得,並且為調薪提供一個比較公平客觀的依據,並能不斷讓開發人員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並采取改進措施呢?
我認為,敏捷大法不僅僅適應於項目管理,同樣適用於人員的管理。我的方案是,在每個迭代結束時做Sprint Retrospect會議的時候,不僅僅針對團隊,同時可以收集一些數據,例如:本次迭代完成的故事點數、測試bug數、代碼注釋率、代碼簡潔渡(這個比較難,能力上提高了的話,代碼自然會簡潔),同時,針對個人在這幾方面的數據進行分析,找到自己的薄弱點,采取措施(最好是可量化的),將每次迭代的數據都記錄到信息發射源。當然,對於表現優秀的,可以采取一些獎勵措施,比如說榮譽牆,塗鴉牆,甚至是調休獎勵。下面,我們看一下我們收集到的故事點的信息:
我們將這些數據制成圖表:
圖表就能看出,每個人每個月(或每次迭代)完成的故事點數的趨勢,很清晰的可以看出哪些人在進步,進步最大的員工是哪位。也可以以此來作為調薪的依據。
我們再將上面的表格做一些修改:
我們將所有的月份的故事點加起來,就是這一年完成的故事點總數,再將團隊內所有人員的故事點,取比值,以小李的故事點為基數,小李的故事點比值為1,老張的未423/270=1.566,小陳的是350/270=1.296,同樣,我們將薪資比例計算出來。這樣,我們就可以用這些比例來確定獎金和調薪幅度等。還是如上例子,我們假設年終獎的基數是3個月,那么小李應該得到的獎金應該是1*3*15000,老張應該得到的是1.56*3*30000,小陳應該得到的是1.296*3*24000。這里我們是以故事點(即工作量)這一單一維度來計算的,我們也可以結合其他指標加權來計算這個年終獎。
我們再看一下調薪比例,我們可以用故事點數比值/薪資來確定調薪,這樣就將能力與當年的表現結合起來了。如果格局再高,同樣也可以通過制定部門年度目標或季度目標,來考核部門並確認部門獎金比例。
本文寫得有點啰嗦,大家可以發表自己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