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描述:企業越來越重視對員工的績效考核,對於一些傳統的計時、計件類崗位工作比較容易確定考核的指標,但是對於測試人員來說,如果只憑Bug的數量、用例的數量這些簡單的指標來衡量並不是很准確,而且每個人負責的模塊不同,針對的開發人員技術水平不同也有很大的差別。尤其是隨着時間的推移,在項目結尾階段發現的Bug數量肯定會減少。那么針對軟件測試人員,該如何設定考核方式、使用指標、評判標准等內容呢?
精彩答案:
我認為需要采用矩陣式的管理方式,同一個項目的測試人員采用測試基礎指標進行比較,如測試設計速率、測試執行速率等。而不同項目之間則需要通過項目質量 來進行比較,如缺陷泄露率等指標。對於能夠量化且合理的指標給予量化,對於不適合量化的指標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考核,最后加權折合成考核分數。
個人考核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工作飽和度、工作質量、工作效能、工作積極性。
簡單談下目前我的做法:
1、工作飽和度
主要考核測試各個階段的有效工時,以小時為單位。以每月實際工作日*8為基准,按實際有效工時/基准值進行計算,可以將飽和度分為幾個區間,相應的區間對應分值區間,其中實際有效工時包括設計工時、執行工時和其它工時。
2、工作效能
主要考核測試人員整體工作效率,也是人員能力體現的一個方面。
主要指標包括:設計效率、設計覆蓋率、執行效率、執行覆蓋率、是否在指定時間內完成工作任務(主要考察實際和計划的偏離度),對於以上單項指標,根據團 隊規模按照一定比例划分,如前10%分值為6分,中間80%分值區間是2-5分,后10%為0-2分等,當然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並不絕對化。
3、工作質量
考核測試人員工件的質量,可以從用例質量、文檔質量、系統質量等方面進行考核。
a)用例質量
可以用總有效缺陷除以用例總數,得出單位用例的缺陷檢測率,用以考核用例設計的質量。
b)文檔質量
主要體現在測試計划、方案、評估報告的考核上,主要從規范性、及時性、有效性等方面進行評估。
c)系統質量
主要考察有效缺陷質量、缺陷泄漏率、有效缺陷比、各級別缺陷比重等指標。
4、工作積極性
主要考核測試人員溝通、學習等方面的能力。如測試過程中問題的反饋、解決測試過程中出現問題的能力、在項目階段測試完成后的真空期進行測試學習的能力、測試技術的創新能力等等。
將以上指標通過橫向和縱向的比較得出每個測試人員考核的總分數進行排名。當然需要強調的一點是考核不是目的,而是種手段,希望通過考核來激勵測試人員更好的工作,而不完全依靠考核來評判一個測試人員的好與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