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饋抑制器技術


一般聲反饋MIC通過音箱放出來的聲音再次被MIC采集,從而再次放大不斷循環達到音箱的極限后形成了嘯叫。

反饋抑制器技術(嘯叫抑制):現在用的有三種:移頻技術,陷波器技術,自適應濾波器處理。 
移頻的話計算量最小,我們知道所有信號都可以看成正弦信號疊加而成,只需要用到Hilbert變換FIR濾波器即可以實現。ti 5509定點DSP上實現移頻算法,移5Hz的頻率,效果只能提升3dB左右增益。 
陷波器技術國外廠商(塞賓,dbx)用得最多,音質相對其它兩種算法要好。陷波器的難點在於嘯叫點的查找,一般來講可以通過諧波輔助來查找,然而頻率的分辨率也是要考慮到的問題,是用FFT,CZT,還是其它頻譜細化的算法,算法的復雜度也要考慮的。一般在浮點DSP上實現。增益也只能提升3dB左右。可以看下《Fifty Years of Acoustic Feedback Control》。 
自適應濾波器國內用的最多,提升增益最多,在相同的條件下可以提升9dB以上,音質在可接受范圍內,16k采樣率的話,用了25%左右CPU(450MHz),最終要不斷測試驗證,才可以有比較好的效果。另外話筒,音箱的質量也會對效果有影響。 
專業演唱還是調音師用EQ來處理;在低成本的市場就用移頻器;自適應濾波可以用在教室,會議等對擴聲要求比較大的場合;陷波器則可用在對音質要求高會議,擴聲要求不大的場合。別外對於自適應濾波波的音質及延時還需要提升。 
以上是基於個人的一些認識,不當之處請指正。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