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恩圖 Venn Diagram

Venn Diagram,也稱韋恩圖、維恩圖、文氏圖,用於顯示元素集合重疊區域的圖示。
韋圖繪制工具
常用R語言的VennDiagram包繪制,輸出PDF格式方便修改。此外還有非常多的在線工具,使用方便。
詳見“輕松繪制各種Venn圖”
韋恩圖在擴增子中用途
展示各樣品和組間共有、各組特有的OTU;由於此類結果缺少統計支持,假陽性率高,近年來使用越來越少。
展示各組間差異OTU共有或特有情況;較常用。
展示差異OTU所屬的Taxonomy歸類后的共有或特有情況;當在OTU水平重疊結果不好,可按分類學級別逐級向上找規律。
看圖實戰(Result)
示例1. 差異OTU共有或特有
這篇文章分析了水稻根不同區域的細菌組成,16S分析文章較系統的作品,兩年被引用147次,推薦閱讀

圖2.B/C 韋恩圖展示根不同區域富集或下降的OTU的共有和特有情況
1. 圖中元素解釋
- 圖頂部Enriched或Depleted標簽代表OTU的類型,分別代表OTU是顯著富集/上調,還是顯著消減/下調;
- 兩圖中間圖注顏色,紫、綠和藍分別代表根際、根表和根內;
- 圖中非重疊部分為每個組特有,圖中重疊部分為重疊各組共有,並將數字標示在該范圍內;如B中僅藍綠重疊區的175代表僅在這兩者在共有的OTU數量;而中間的96代表在三組中均共有的OTU。
2. 圖表結果:圖中顯示根際、根表和根內,無論富集還是消減類型中大部分為共有的OTU;這一結果表明,根系微生物組的形成過程,可能是由根際、根表和根內逐步建立起來。
3. 經驗和技巧:合適的顏色和透明度選擇很重要;可以將各種標簽也添加對應顏色更容易區分各組;多韋恩圖並排,有利於進一步的比較和規律發現
示例2. 韋恩圖比較共有細菌科
這篇文章是Dangl組2015年Science,是最早植物人工重組菌群的文章,研究了植物水楊酸對微生物組的影響,開山之作值得閱讀

- 圖1. 植物防御激素突變體改變根細菌群體。 D. 上圖展示三種水楊酸(SA)下調突變體sid2, pad4和雙突DEPS三種材料中差異科水平共有和特有情況。左圖為共同富集的科、右圖和共同下調的科;
- 圖表結果:表明三種突變體在科水平上對細菌群體的調控規律的一致性較好,也進一步證明這些差異科的真實性;
- 作圖經驗:分類學上分為界、門、綱、目、科、屬、種,還有人為定義的OTU,到底在那一層面進行Venn圖比較。選擇的原則是先用OTU,如果沒有發現很好重疊,很可能是在更高級別分類水平的功能重疊,從底層屬向上嘗試。本研究是找到科水平有較好一致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