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開始盈利了,勉強可以維持生活,這些日子算沒有白費。曾經以為只有做到很的大規模才可以賺錢,沒想到狹小的空間,也會有生存的機會。
招了兩個還沒有畢業的實習生,對我來說是幫點小忙,對他們來說是混點工作經驗。可是,通過兩個星期的接觸,我還是太天真了。
由於是新人,第一個星期給他們系統培訓了一下,包括需求分析和代碼編寫規范。到了后來,代碼開始無法入目,我們這個團隊才三個人。
這時候我想到了當年喬幫主,就連內部的電路板都設計的如此精美。反復思量,不能就此放任下去,便開了一個有關代碼審核及工作重心的會議。
開會中他們提到了幾點,很帶有普遍性:
1、剛剛開始工作,有些興奮(我當初也是如此),想多學點東西,想盡快完成手頭的工作,進入下一個回合。
其實這是很正常的事,但有了先前的經歷,感覺這也是一種隱患。一旦他們的興奮勁過去了,不太可能再回頭仔細看寫過的代碼,甚至有一種厭煩感。這時候如果有發現有問題去修改維護的時候,花去的時間將很有可能超出他們開發的時間。
2、放任自己,只要能夠解決問題就行。
這一點着實讓我想起了以前工作的情景,需求多,壓力大,能完成手頭工作已經不錯了,加班加點那都是熬的寂寞。
現在有了轉變,要把代碼寫的好看一些,不要new的在虛擬機里到處都是泡沫。
3、看着自己寫了茫茫多的代碼,一臉的成就感。
說實話,你敢寫這么多,我還真不敢用。記得以前工作時我的小組長自稱一天修改兩千行代碼,在我看來簡直就是雷池,我媳婦當初測試時就是點哪哪冒煙。
也是后來看了很多關於程序員一天能寫多少有效代碼的文章,結合自身情況,覺得一天盡量保持在一百行之內,能有效工作四個小時就不錯了。
一方面我是個小完美主義者,編程像是一種創作;另外我也很懶,總是把代碼寫的成塊狀,到時候按需所取,省下再寫一遍了。畢竟我這還只是一個剛剛步入正軌的團隊,正好可以探索一些工作模式。大家討厭就這討厭的理由,但既然存在也就必然有存在的價值,我只能一點點的改善,為以后公司的工作氛圍做好鋪墊。
雖然看似我總結了一堆道理,他們給我的評價中還有一點:我過於理想化。哪個公司不加班,哪個公司不是為了利益,代碼只是一種工具,其余的他們倒是不太在乎,這讓我很無語。
不可否認,有想法的人都有自己的立場,但不一定有機會去實現。今天我有了這個機會,我就需要把持住這個方向,不要再跟我說山有多高,我們只是一艘向着大海世駛行的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