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附近的大學里有個關於技術的公開課,就帶着媳婦蹭了個場。
經過主持人的介紹后,對眼前的這個人物頓時來了興趣,姓陶(我就尊稱為陶姐),就職於大家所熟知的一線互聯網公司。這位大牛每半年才回國一次,回國的其中一個目的就是將這半年的心得找個對口的大學來分享一下,而我則冒名了一回東郭,還真不是充數。
講師准備的很充分,語言表達能力很強,PPT的圖文集合恰到好處,吊足了大家的胃口,現場不時的一陣陣驚嘆聲。
后來說到國內公司很普遍的一件事——內部培訓。
陶姐說國內很多公司無論規模大小,培訓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提高你對公司的產能。但現狀卻是,除了起初的三分鍾聽的情緒盎然,然接着就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支出了不少人力財力還有時間,沒得到一點成效,回頭該怎么做還是怎么做,毫無成效可言。
在國外的時候,很多公司也會組織培訓,但氛圍很好,原因就是培訓后他們真心想去嘗試一下。
就拿陶姐臨回國時經歷的一件事情來說,那個公司大約有四百多人,每兩周進行一次內部培訓,每次培訓都是以研發人員的切實需要為中心,下面就詳細的說明一下:
有一天有個員工抱怨道大家聯系方式變更后,得不到及時的通知,這對於咱們來說太正常不過了,可是人家就不這么認為,居然以此為需求,立項了。
在下次的公司培訓時,就針對此事探討了一番,后來決定由那個員工負責,帶着幾個新人去開發一個款有關聯系方式的手機應用,專程解決大家換聯系方式后實時更新的問題。開會后起,一周之內這個員工需要講手頭工作交接完畢,接下來的3周內必須開發完畢投入應用。再過一個月后,如果沒有大問題,將該款應用免費開源發放,供大家隨意安裝。
等看完這個例子,大家會覺得難以理解,用一個咱們自己的詞來概括,簡直就是:扯!
拋開咱們自己的思維方式,看看他們是怎么想的:
1、需求是你提出來的,你最了解需要,也最迫切解決這個問題。
2、你需要一周內將手頭任務完成交接,一個是降低公司對個人的過於依賴,一個是讓員工對自己負責的工作必須熟悉。
3.、公司充分給予個人展示的機會,通過這種特殊項目研發小組的形式,讓大家都有機會領導團隊,親身經歷一下,你就會明白一些以前自以為是的事情。
4、將軟件開源發放,感受同大家分享共同參與的快樂,而且這是你負責的項目成品。
到這里,我們中的很多人就會提出質疑了:項目這么大,需求這么多,其他人又不懂,間接的說就是我很重要。
其實,你真不重要!如果你真重要,就不會加班加點熬夜通宵,領導只是口頭表揚一下,你還不是那個不可替代的人。而那個公司,表面上看少了一個人的工作量,其實是在公司的基層搭建了一張網。這些人,誰都不是不可或缺,遇到事立馬就知道誰真正可以頂上,通過切實需求給每個人提供展示的平台,也通過親身經歷對很多事情有了新的領悟。
反過來說,這個例子也只是個個例,想推廣開來太不現實。然而,我們通過它卻看到公司的內部培訓所帶來的效益是不可估量的,無論是個人技術能力,領導能力,團隊合作能力,還是對需求的認知能力。假如,這個人重新再投入到自己工作中的時候,他早已完成了一種蛻變。
聽到這里,還感受到了什么?我覺得還應該補充一點,體現了這個公司的軟實力,我有種想加入重新工作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