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旅游規划中,考慮旅游景點周邊的人口負載量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這將直接影響資源的投入和配置,開發潛力和規模等。基於GIS可以將人口信息進行空間化的展示,還可以通過空間分析的方法計算出旅游景點輻射區的人口負載量,從而為規划提供依據。我們需要的就是去找到人口數據和旅游景點的數據,讓ArcGIS來幫助我們統計出旅游輻射區的人口信息。
一、數據獲取
我們可以從該網站上下載到GRID格式的人口密度柵格數據,http://sedac.ciesin.columbia.edu/data/set/gpw-v3-population-density
,而旅游景點的數據則是通過采集到的坐標生成點,操作步驟詳見第二部分數據處理。
二、數據處理
1. 將旅游景點的坐標展繪成矢量的點
將坐標存儲為excel表格,格式要求為:第一行為字段名,精度和緯度各為一列。然后我們就可以調用【Make XY Event Layer】工具將其生成點圖層,參數設置如下,注意匹配好XY坐標字段,以及坐標系統。
2. 生成旅游景點的緩沖區
上面得到輸出結果僅僅是一個臨時圖層,還需要再調用【Copy Features】工具導出為數據,這里我選擇導出為Shapefile格式,然后調用【Buffer】工具為導出的景點數據創建100公里范圍的輻射區。
3. 投影轉換和柵格重采樣
下面我們來處理人口密度數據,因為直接下載到的柵格像元值的單位是人/平方公里,而坐標系統是WGS 1984經緯度的坐標系統,所以需要先用【Project Raster工具】做投影轉換,這里選擇Albers等面積投影,在右鍵Modify中設置適合中國的參數。
接着再調用【Resample】工具把柵格像元的大小重采樣一下,得到1km*1km的格網,這樣實際上每個格網的像元值就代表了人口數,把落在緩沖區里的所有的像元值求和就得到了每個輻射區的人口總數。
4. 區域統計分析
區域統計的原理是把柵格數據和區域數據(柵格或矢量)進行疊加分析,對落在每個區域(Zone)里的像元值進行求和、平均值、標准方差等,還能自動統計出像元個數和面積。這里我們用【Zonal Statistics as Table】工具直接生成統計表,進一步還可用圖表來進行展示。
5. Model Builder實現
看完一遍之后還能清晰地記得這些操作步驟也許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讓我們用Model Builder來把這些分析流程保存下來,是不是看起來非常清晰呢?不僅省時省力,而且模型還可以方便地共享給他人使用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