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差到日本,親身參加了與日本人一起的研修報告會,技術報告會,開發報告會,總結會。經過這么多次的會議,雖然疲憊異常,但也頗有些心得。這里整理一下,分享給博友們。我認為這是通學,無論處於什么職位,做什么方向的作業,都可能用得到的。
戒條一、不要召開沒有准備的會議
場景:王小一帶了一堆的PPT和文件資料跑到日本,有自己寫的有別人寫的,都是匆忙寫好的,沒有經過評審。小一自認為准備充分,結果在會議上對日本人說明的時候,這個說不清,那個說不清,導致日本人很暈,昏昏欲睡。
客戶看法:這小子來忽悠我們的吧,寫的什么東西,東扯西扯的。
分析:王小一並沒有准備充分,本以為帶足了資料,但是資料多並不是准備充分。准備充分的意思是資料經過評審,自己在腦海里有一條主線。對於第一次出差的人來說,很難做到准備充分,應該把它當做一次發表,將准備的資料如何說明記錄在筆記本上。
戒條二、不要讓會議節奏和討論范圍超出控制
場景:張小二提出了一個針對當前系統的改善意見,日方開始展開討論,結果幾個日本人討論的內容偏離到十萬八千里,更加悲劇的是張小二也加入其中討論。
分析:會議的開催者應該要能全局把控會議的節奏,不讓會議脫軌。要使討論的內容與會議的主題相符,一旦發現與會人討論的話題超出主題,應該采取牽引方式把會議的主題拉回主題軌道之內。
戒條三、不要丟失會議上的任何輸出
場景:陳小三主持了一個會議,會議上幾個有想法的與會人在白板上信手畫了三個圖用來說明想法。大家都覺得不錯,陳小三也覺得不錯,就在腦子里暗暗記住了這三個想法。會議完后,陳小三整理會議記錄時,發現自己暗暗記住的三個想法忘記了。
分析:會議是一個思維活躍的活動,會議中與會人的思維火花可能出現在口頭,可能出現在白板,作為會議的開催者,應該及時記錄會議上產生的各種想法、提案。人的大腦是不可靠的,這里提供兩種方法:第一、隨時攜帶筆記本,用筆記錄會議上的各種想法提案;第二、拍照記錄,一旦白板上出現有意義的圖或文字,就用手機拍下來,現在手機的像素足已。
戒條四、不要畫地為牢的思考會議上的問題
場景:李小四參加了一個會議,會議上討論某某硬件產品的開發。會議上的每個人都討論的火熱,運用什么什么技術來實現什么什么功能。然而該產品的硬件已經有國際化的標准產生,一旦國際標准得到普及,那么該硬件產品的用處將微乎其微,市場空間也就沒有了。
分析:做技術的人會犯一個錯誤,就是容易從自己專注的技術領域去考慮問題,而不去考慮市場,不去考慮行業動態。畫地為牢的思考問題,帶來的往往是毀滅性的打擊。在會議上,要有一種意識,不只思考會議上的內容,要聯想到各個方面,聯想而不展開的去思考問題。
戒條五、不要表現出不耐煩或疲態
場景:劉小五中午沒有午睡,參加下午會議的時候,眼皮直打架,無法專心開會,在會議桌上各種點頭,趴着各種姿勢。
客戶看法:這小子來攪局的吧!
分析:與日會議切記保持嚴肅性,如果感覺自己特別困,要想方設法使自己不要犯困和疲勞,倒一杯濃咖啡也好,掐大腿也好,總之要給日方精神力量的一面。
戒條六、不要忘記為會議做一個簡短的總結
場景:趙小六主持了一場會議,會議進行了兩個小時,討論了各個方面的問題。討論完最后一個問題剛好到預約會議室的結束時間,大家都出了會議室,回到工作崗位。
分析:我參加的很多會議都沒有總結,說完問題大家各自走人,這種會議給人的映像很淺,仿佛每個人只是臨時拉過來頭腦風暴的。我建議每個會議之后做一個簡短的總結,作為會議的主持人要記住這一點。有了簡短的總結,與會人都知道自己整個會議期間討論了什么內容,這也是經典的議論文總-分-總的結構。
戒條七、不要忘記整理會議室
場景:錢小七在名古屋參加了一場會議,會議完了,因為有急事,小七沒有管桌子上的紙杯和座椅,亂七八糟的留下現場。
分析:在對日會議中,由於你是客場,所以無論多急,都要記得將會議室整理一下,這在國內是很少見的。入鄉隨俗,在日本一定要記着把桌子上的東西整理掉,座椅要移到桌子下面,保持會議室的整潔。
戒條八、不要忘記把會議總結發送給與會人
場景:孫小八主持了一場會議,會議完了后,立即回到自己的崗位上,沒有把會議的結果發給與會的日本人。
客戶看法:靠,上午開的什么會來着?
分析:忘記做總結是不好的職業習慣,做總結但不發給與會人,別人就看不到你的職業素養。會議的唯一輸出就是會議總結,簡簡單單的幾句話也能讓與會人回憶起會議的內容。會議總結不必長篇大論,簡單的幾句話就足以。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