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已經使用了阿里雲三個月,所以總是會拿來比較。下面描述中的D盤默認為Azure默認提供的臨時盤Temporary Storage。
場景一從C盤拷貝到D盤
開始速度接近160MB+,后面逐漸降低並穩定在30MB左右。雖然最后的速度不快,但是相對阿里雲相同場景下17MB左右的速度來說無疑是給力的。不過有所不同的是Azure的D盤不是雲盤,它自己的描述更像是本地的物理盤,網上很多的測試給予了非常高的評價甚至有說是內存實現的,但是長時間的測試下來覺得更符合普通物理盤的性能也符合成本上的考慮。微軟很聰明,這種妥協給很多像我這樣只要在運行期能穩定而對數據持久性要求不高的應用來說無疑是個成本低廉的好方案,阿里應該學學。
場景二從D盤拷貝到C盤
開始速度在70+MB,穩定在24MB,這個更接近阿里雲的場景,不過也是快了7MB。雖然阿里的拷貝速度有時候也能達到這個指標,但是實在不穩定的很,加油吧阿里。
場景三從內網另一台的D盤拷貝到C盤
沒的說千兆網卡肯定是有的,因為速度和場景二一樣,給力!~
場景四從另一台C盤通過文件共享拷貝到另一台的C盤
開始在30MB+,不好的開始預示着糟糕的結果,穩定在12.5MB,好吧,雖然這種需求不多,雲盤的存儲真心不行。
今天測試了Ucloud的讀寫,測試機器配置了一塊高性能磁盤,據說是SSD,那么效果究竟如何呢?
滿懷激動的測試了長時間並發寫入的能力(不是專業的app,就是需要部署的一個服務,會有大量的索引需要寫入),速度明顯比azure快很多,隊列低於5吧。
再次拷貝生成的30G+的文件,瞬間峰值能超過200MB+,可惜跟我想象中獨立掛在ssd的景象不同,還是跟Azure和阿里雲一樣掉下來了,十G左右還能在100MB+,還是很滿意的,可惜還是往下掉,這里基本可以肯定幾件事了,第一不是單獨的ssd掛載,還是屬於IO雲上的;第二資源分配上,指標明顯高於Azure和阿里雲;
最后速度穩定在60MB左右,但是考慮到大部分拷貝不會大於10GB的情況下,UCloud幾乎完勝。
對於大部分需求這些指標已經非常非常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