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巾紙的背面》是2013年讀完的第一本書,餐巾紙圖畫的優點在於:便於理清思路;只需紙筆簡單的設備;聽眾便於參與、評論和探討;主題更集中。在讀的過程中就試了試“視覺化思考”方法,感覺不只是商業問題,一些技術思路也可以試着畫圖來讓問題呈現得更清楚。我畫畫的水平非常一般,想把顯示器和鍵盤表達清楚都有困難。最先試着畫了一個勘探現代化辦公室的思考圖,只想到一點點,其它內容還沒有展開。
另外畫了thoughtworks三期技術雷達的語言和框架的技術趨勢圖,能看出HTML5和JavaScript的一些技術發展趨勢。
感覺技術雷達圖是本書所說的一種視覺化思考圖,一個小圓圈是一種技術,圓心之外有4個環,離圓心越近表示該技術越成熟,更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可以比較放心地在項目中采用;而離圓心越遠,如果在項目中采用這些技術需要三思而行。
《餐巾紙的背面》這本書分為四個部分:導言、發現創意、拓展創意和推銷創意,但書后第312頁的3-4-5-6瑞士軍刀圖(這是我自己畫的瑞士軍刀圖,雖然比書上的難看點,但標上了章節號和幾條虛線)能更好的體現整本書的思路,視覺化思考中3-4-5-6就是指:3種工具、4個步驟、5個問題和6種展示方式。用這張圖對應着全書的主要章節,這樣整本書的結構就出來了。
第三章是導言,概括性地介紹了全文的內容。
第四、五、六、七章分別介紹了看、觀察、想象和展示四個步驟。第六章重點介紹SQVID想象方法。
第八章開始舉例介紹幾種展示方式,第九至十四章分別介紹六種展示方式。
三種工具
天生的三樣視覺化思考工具:肉眼、內心的眼睛和手眼合作。看、觀察需要用肉眼,想象是用內心的眼睛,就是大腦的豐富想像,展示就是用一雙手借助紙和筆畫出來。
四個步驟:看、觀察、想象和展示。
看(第四章的內容):收集的過程。與GTD的收集思路正好一樣,到處看看,與某個主題有關的內容全部收集起來。
4個規則:1)收集你能看到的所有東西;2)把它們逐一擺開,這樣你就能一覽無遺了;3)建立基本信息坐標,6W實際上就是現成的6個坐標軸;4)練習視覺分類。
觀察(第五章的內容):就是歸類的過程,與GTD的組織整理思路正好一樣。觀察的內容也與后面的6要素有關,與某個主題相關的人物都有誰?都有些什么事?有多少?在哪里?要花多少時間?怎么樣?為什么?
想象(第六章的內容):看到那些並不在眼前的事物。后面的SQVID就是激發想象的好方法。
展示(第七章的內容):讓一切清楚明白。在后面的第九至十四章介紹了6種展示的框架。
先選擇合適的框架;依照選定的框架畫圖;介紹和解釋所畫的圖。
這四個步驟並不一定是線性的,還是一個循環過程。
五個問題:SQVID
這5個字母也可以用一張圖來形象化地記憶,想起來以前讀的一本與記憶有關的書,把幾個形象與SQVID對應起來,非常容易地記住這5個問題。
S:簡單Simple - 精細(象形記憶:S—>蛇)
Q:定性Quality - 定量(象形記憶:Q—>球拍)
V:願景Vision - 執行(象形記憶:倒V—>山頭,目標和願景就是爬到山頭)
I:個別Individual - 比較(I就是羅馬數字的1,比較的時候用了各種1的表示法)
D:變化Delta - 現狀(這個全部采用書上的記憶符號)
六種展示方式
也稱為6W要素:
(1)誰/什么?Who/What
(2)有多少?How many
(3)在什么時候?When
(4)在哪里?Where
(5)怎么樣?How
(6)為什么?Why
用66法則把觀察到的6W再用6W的框架展示出來:
下面這張是SQVID和6W結合的思考和展示的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