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讀完了劉未鵬的《暗時間》,寫的着實不錯。比我年長五歲,卻能領悟到這么多,確實難得啊,向他學習,我還訂閱了他的博客(mindhacks.cn),豆瓣上也有他,
大家有時間可以去看看,相信各位也能同我一樣從他那里學到很多有意義的東西。廢話不多說了,開始總結一下我學到的東西吧。
每個人的生命就像一個沙漏,里面裝的沙子總量大致相同,因為每個人的生命周期差別不是很大。不同的是,有的沙漏頸部較細,有的沙漏頸部較粗。頸部較細的沙漏
卻能抓住每一粒時間之沙,即使沙子總量是相同的,也能擁有較長的生命。確實是這樣,雖然我們不能夠使自己的長生不老,但是我們還是通過提高時間的利用率來間接的
增加我們的生命長度。反之,縱然我們能夠活一千年,每天卻是碌碌無為,那又有什么意義呢。生命就像一條跑道,誰能夠更有效的利用時間,誰就能走的更遠 爬的更高
從而看的更遠。假如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台計算機,我們的有效試用期就是三年,cpu運行空閑進程也是一天,運算大量數據也是一天,對於cpu來說是同樣的一天,價值卻是
完全不一樣的。正如我們每個人都一樣,我們都是平凡人(硬件配置差不多),若干年后彼此卻已有天壤之別。時間對於我們來說是公平的,身價上億的富豪也是一天,無
論多花多少錢也不能多買走一天,也不會因為我們貧窮而少給我們一天,我們的成就究竟能有多高,路究竟能走多遠,取決於我們如何有效的利用時間。
如何有效的利用時間,有些時候我們說我們對一件事情或者讀一本書花了多少天,其實這是荒唐的。每天投入1小時跟每天投入8小時是不同的,投入一小時也未必比
投入8小時收獲的少,關鍵是時間的利用率。時間的實際投入是時間和效率的乘機。我們應該專注於一件事情,不要在不同的事務上頻繁的切換,就想計算機操作系統對
不同的進程切換一樣,要頻繁的保存或提取進程的上下文,浪費了很多沒有實際意義的時間。人的大腦對一件事情進入狀態是需要時間的,花了一些時間剛進入狀態卻
又切換到另一件事情上去,又要重新熱身進入狀態,這就浪費的很多寶貴的時間,所以我們不要頻繁的切換任務,要專注於一件事情,才能提高時間的利用率。能夠迅速
的進入專注狀態和能夠長期的保持專注狀態,是高效學習的兩個重要習慣。事實證明在有干擾的環境中看書是非常鍛煉專注力的一種有效辦法,比如公交車上看書,另外
經常利用各種碎片時間進行閱讀與思考,對迅速集中注意力和保持注意力是非常有幫助的。
對一件任務設置進度條也是提高時間利用率的一項有效措施,這也是對付心理弱點的有效方法。我們將一件大的任務分解成多個曉得任務並設置實現這些任務的時間,
這樣我們就會對這件事情的進度有了清晰的概念,不至於對一件事情長時間的沒有結果而感到恐慌,以至於過早的在沒有完成的情況下過早的退出導致任務失敗。當對
一件任務有了時間安排之后,我們不知不覺的就會提高時間的利用率,我們就知道在這個時間段內我只做這件事情,並且要在未來的某個時間完成這項任務,從而給自己
一些壓力從而促進的事情的進展,提高的時間的利用率。我在這里推薦一個很好用的任務安排工具就是google的google日歷,將一件任務設置時間在一天的時間表內,
到時間后google日歷會自動提醒任務要開始或任務即將結束,這樣就促進了你的任務的進展。我每天早上上班第一件事情就是打開google日歷,安排今天要做的事情,
然后一件一件的來,除了合理的安排任務不至於忘記任務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每天的工作效率。嚴重推薦大家試一下這個工具。
我們對待事情要持之以恆的堅持下去,直到成功。高德納先生曾經說過,過早的退出是一切失敗的根源。很多時候你並不孤獨,你遇到的困難別人也遇到過,你感覺痛苦
的事情別人也感到痛苦,但是人之間的差距也是在這個時候體現出來的,你如果想要比別人走的更遠爬的更高,你就要能人之所不能,承受別人不能承受的痛苦,走別人因害
怕痛苦和困難而不願繼續的路。生命就像一場賽跑,當你感覺累的不行的時候,別人也是同樣的感覺,當你堅持不住的時候,別人也同樣感覺到不想繼續,你要做的就是做
別人做不了的事情,做別人不願意做的事情,多堅持一下,繼續向前,這樣你才會跑在別人前面。我們就像在爬一座高山,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體力都是同樣的充沛,同樣的
速度前進着,當到了半山腰的時候,大家的體力都快耗盡的時候,大家都感到痛苦,不想繼續,如果你也同他們一樣選擇停下來,那你也是屬於一般人,也就放棄了山頂上的
無限風光,但是如果你選擇繼續堅持,直到爬到山頂,雖然過程是痛苦的,但是為了山頂的美好風光,你願意承受別人不願承受的痛苦,那山頂的風光就是屬於你。因此爬到
山頂的人才會是少數。也是因此 這個世界上向成功進發的人很多,但是最終成功的人還是少數,就在於你能不能堅持下去,比別人多堅持一會。縱然爬不到山頂,但也不會
里山頂太遠。所以 我們在一件事情上,特別是遇到困難的時候,應該多堅持。同樣,對一件事情感興趣的人很多,可是做到最好的 最后成功的還是有限的幾個人,區別就是
他們能在遇到困難的時候能夠比別人多堅持一下,多走那幾步。還記得在學校的時候嗎?考80分的人大有人在,可是考95分以上的人就鳳毛麟角了,原因也是如此。
我們無需在一件事情上做還是不做上做決定而耗費大量的時間,因為過了這些時間,這些時間就不再屬於你。只要不是太不靠譜的事情,做了總會有所收獲。比如一本書,
可能你在決策到底讀還是不讀上耗費時間,還不如踏踏實實的去讀完,你也許會從中發現一些意象不到的事情,更何況能出書的人 也不至於差的太不靠譜啊。
我們在看書或者學習的時候,我們應該以學到東西理解為主。之前我就有一段時間覺得自己看書比較慢,感覺是不是自己方法不對,總是試探性的去尋覓更快更有效的學
習方法。其實這就是我的錯誤了,看書本身的目的就是要學到東西,只要我們從中學到了有用的東西,那就是最重要的。只要我們確實是真正的投入到了這個學習的過程,那
這就是最好的狀態,這就是最好的方法。其實學習知識不是在於你看了多少,而是在於你理解了多少,思考了多少,真正的吸收了多少。
我們在學習的時候應該以理解為主,注意知識的抽象與歸納,將知識真正的記錄在大腦中。當然這里說的記錄並不是死記硬背,而是將知識的本質和其使用場景歸結到自己
的知識體系中,以便到時候用的的時候大腦能夠快速的聯想到這些知識,這樣才能算真正的學會這些知識。一下學習方法的確是不錯的建議:1.養成習慣,經常回顧和總結自己
一段時間學些到的知識,孔子說過,溫故而知新,就是這個道理,第二次看到同樣的知識 可能就會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可能就能夠與已有知識產生關聯,從而將知識系統化。
2.將知識講給比人聽,教是最好的學,你不能指望你的每一個聽眾都有相應的背景知識,所以你不得不把與當前要將的知識有關的知識系統的學習總結出來,以便讓聽眾理解
,從而促進自己知識的系統化,這將大有益處。3.我們將覺得重要的有意義的知識用筆記記錄下來,第一可以在寫的時候增強自己對這些知識點的思考,難道你沒有感覺一句
話在你的筆尖流露出來之后,你在不斷的審視這句話嗎?從而增強了對這些知識的思考 第二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從小老師就是這么教育我們的,在書寫的過程中同樣增強了
對這些知識的記憶 第三 這些知識更容易提取,不必再重新翻看正本書籍了,只瀏覽一下筆記就可以了。4.我們應該設身處地的虛擬別人經歷過得事情。因為我們的大腦對自己
的事情和別人的事情是涇渭分明的,在適當的場景下面,我們的大腦會非常迅速的去大腦提取當時自己是怎么做或者怎么想的。我們虛擬別人經歷的事情,這樣我們的大腦就會
在適當的時候從你的大腦里迅速的蹦出來,已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5 我們學到一些知識 應該真正的去思考一下,過濾一下,否則我們知識在別人的思考中得意着。
我們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應該最大程度的投入到當前的任務當中。人太容易為各種各樣的事情分心,要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情是很難得,正因為很難,少有人做到,那么
做到的自然都變成了牛人。我們應該集中注意力在最重要的事情上。讓那些不重要的事情自己來找你就可以,你只需要專注於最重要的事情上面。
一些好的學習習慣。1.看書只看經典,是對自己的時間負責,避免在一些垃圾上浪費自己寶貴的時間。2.用自己的原話將相關知識點重新描述一遍寫到筆記上可以極大
的加深印象和理解。人與人學習的差距不在資質上,而在花在思考的時間與思考的深度上。獲取多少並不取決讀了多少,而取決於思考了多少,思考了多深。3 在任何時候
都應該不斷的去思考,這樣可以 有效的利用瑣碎的時間。4 多看一些心理學與思維的書,因為他們是跨學科的,這些能夠讓你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學到好的學習方法,能
夠讓你少走彎路,而將寶貴的時間投入到真正有意義的時間上面。5.趁着對一件事情有熱情的時候,一股腦的把完事開頭難這個最難的階段熬過去,后面就順利多了。
6.重要的事情要營造比較大快的時間學習,比如學習一門技術 讀一本好書。因為這些事情需要更高的專注狀態,而專注狀態需要時間才能進入。另外 也是為了知識的系統化
7.善於利用瑣碎時間,比如上班的路上做公交,就可以看看別人優秀的文章什么的,這樣長期積累下來 成果也是巨大的。8多思考知識的本質,只有認識到知識的本質,大腦
才會在適當的時候最快的提取出來,而不是死知識。書呆子就是不加思考的去傻讀書,我們不要做書呆子,我們要的是知識的本質。9.重視提前規划的強大力量,你比比人往
后多看一年,你就比比人領先一年的時間來准備,這個差別是絕大的。一個五年計划便可以讓你獲得從現在開始的五年准備時間,五年中你每天拿出一個小時或者半個小時,
認准一個方向,每天進步一點,不用說五年 就是兩年也會發生質的變化。舉個例子吧,我之前對操作系統是沒有概念的,可以我花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讀了一本《現代操作系統》
我對操縱系統就有了很深的了解,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特別是最近讀了多本書后,覺得自己的知識結構,有的地方開始系統的了解了,比如操作系統 和計算機網絡,這種感覺
這種巨大的收獲只是我每天早上拿出兩個小時來看書而已。我本來打算用兩年的時間去將計算機基礎知識弄個明白,每天拿出兩個小時,按現在的進度,一年估計都應該可以
達到我預想的高度。現在就為你未來的目標開始計划並開始行動吧。10 經常反思一下自己當下做的事情,收獲是什么意義是什么?可以及時的糾正錯誤路線,朝着有意義的
方向前進。11 最好的學習方式就是讀書,相比於現在在互聯網上學習,書籍的知識更加系統 更加深入 更加完整 12 同一個主題的書 可以多看幾本 第一 可能作者理解錯誤
而多個作者同時理解錯誤的可能性很小 第二 不是每本書對一個知識點都講的盡善盡美 多讀幾本可以相互補充 13 有的書可以選擇的去讀,我們只要學到知識的本質上就可以
沒必要在一些沒有必要的信息上花時間 12 再厚的書也沒必要恐懼,一天看一點 總能看完 當然 最重要的我們是從中學到知識 跟書的厚薄是沒有關系的,並不是你讀了多本
書就能多學到很多知識,也並不是你讀了一本書就比讀了多本書的人學的少,最重要的還是學到東西,跟書的厚薄是沒有關系的。
作為一名程序員,我們應該重視計算機相關的基礎知識,而不是盲目的去追求一些新技術,去花很多時間去學一些語法和使用規則。編程語言技術知識對底層設備的封裝,
而封裝總是會出現漏洞的,這個時候程序員就不得不到下水道里面去解決問題。這個時候漂亮的類庫 oo 就不復存在了,這個時候不具備扎實的基礎知識是沒有辦法解決問題
的,這個時候去學些這些基礎知識也是來不及了。既然底層知識早晚會用到,那還是預先掌握的要好。不然到用的時候 再去學習也來不及了。因為本質的知識也是往往需要
花費很多時間去學習和消化的,而那些語言的使用規則和語法卻是很容易化很少的時間掌握的。萬變不離其宗,計算機科學知識的不變量還是那些底層的基礎知識,也是
知識的本質。有些知識因為我們根本不知道他的存在而根本就沒有辦法解決問題,因為我們不知道是因為我們根本就不知道這些不知道的知識的存在,所以我們應該將整個
知識體系應該盡可能的全部掌握。在編程過程中遇到問題之后,如果缺乏底層知識,你甚至不知道需要去補習那些基礎知識才能解決問題,所以我建議大家 尤其是我們程序
員應該系統的學習基礎知識。因為你首先必須了解這些工具,你才會在適當的時候去使用這些工具,否則你根本就不知道該使用什么,也無從查起自己到底缺少哪些基礎
知識。再一次強調 程序員應該系統的學習那些永恆不變的基礎知識。
我們應該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有人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是因為我們的習慣是自我鞏固的。假如 你遇到困難總是退縮不肯解決問題,那么以后你越到這種情況
還是會選擇繞過困難,不敢面對和解決他。假如你遇到困難就一定要解決它 那么下次遇到這種情況,你還是會選擇解決問題而不是逃避。好的習慣養成是要經歷很多
痛苦的糾結的,正因為痛苦 所以做到的人很少,而那些做到的也必然成為了牛人,這也許是大自然優勝劣汰的一個美妙的自然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