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手攻球,动作要领:刻意收小臂,并且大臂保持相对固定,不能乱甩。引拍位置在前臂身体右侧,前臂不用甩开。
---正手弧圈球是顺势收小臂---即小臂不要刻意去发力,去收!!!动作要领:转腰转肩右脚蹬地,转腰带动大臂发力,大臂发力(所以大臂不能保持相对固定)带动小臂顺势甩出去---注意结合打磨技术。 引拍位置比较低,因为前臂要甩开,在身体右侧身后。
2,弧圈球不是刻意收小臂,而是在前面动作发力到位的情况下,也就是蹬腿转腰动作做充分之后,“顺势甩小臂”。
3,正手攻球动作幅度很小,正手弧圈球幅度很大---全身发力。
4,图例:
---正手攻球:
---正手弧圈球:
@总结:
1,第一个内在不同是:
------>重点:正手攻球重视收小臂的作用,需要“刻意收小臂”;而弧圈球是“顺势收小臂”或说“顺势甩小臂”。
再简单点说就是:弧圈球“收小臂”是“顺势”而不是“刻意”。
甚至你可以把小臂想象成鞭子的末端,这个时候小臂是非常放松的,在身体发力到位的基础上顺势甩出去。
如果你练习过正手攻球的话,这一点更好理解:收小臂是一个“下意识”的动作。
只要你前期动作做到位,击球瞬间不需要“刻意”去收小臂,下意识里就会做出这个动作的。
而如果用正手攻球的动作来拉弧圈球的话会出现什么问题?
首先,因为受根深蒂固的思想左右,收小臂过早,前期蹬腿转腰的力量传导上大打折扣甚至就没用上,最后还是成了用胳膊在拉弧圈球。
也就是说“外在”的“整个”动作上看起来确实是在拉弧圈球,但“内在”的呢?------》重点:依然是靠手臂在拉弧圈球,要靠整个身体发力去拉弧圈球,而非手臂去拉。
另外,为了加强弧圈球的威力,提高力量、速度、旋转,就会“饮鸩止渴”,继续加大收小臂的力量,这样就给肘关节加大负担,很多球友之所以得“网球肘”,因为恰恰就是这个。
2,第二个“内在”不同:大臂的重新认识,或是是发力的重新认识。
------>重点:正手攻球时,大臂不能乱甩,保持相对固定。正手弧圈球时,大臂不用保持相对固定,把大臂甩出去---转腰蹬地发力时,把大臂甩出去,注意体会这个柑橘。
小时候练球,教练在强调收小臂的同时,还会提醒大臂不要乱甩,保持相对固定。对于正手攻球而言,这一点没错。
另外,从发力上说,那个时候教练更多提醒的是注意身体重心要有一个转换。
但是弧圈球不一样,它需要全身力量的一个爆发。
捎带说一下,如果打完球你觉得只是手臂酸痛而腰腿没感觉,说明你身体发力不好;如果腰腿酸的话,至少说明你身体发力了,而如果这个时候力量旋转出不来的话,你就要琢磨一下是否就是我这说的“用左手攻球的动作拉弧圈球”。
好了,再回到身体发力这个话题,身体发力需要高效率的力量传导,而这个时候,大臂反而显得非常重要了。
前面我说了,弧圈球的动作不需要刻意收小臂,甚至要求小臂极其“放松”。从外在看,收小臂这个动作是有的,但这是一个“下意识”的动作。
和正手攻球不同,弧圈球很重视力量的传导,而这个时候大臂就承担了非常重要的力量传导作用
如果这个时候还保持大臂的相对固定,这个力量的传导效率就要大打折扣了,拉弧圈球的时候,大臂不要保持相对固定。
所以正手攻球和弧圈球在这一点上的内在不同是:弧圈球需要更多的身体发力,而大臂是一个重要的传导环节。
就像上一个帖子我纠正球友过早收小臂一样:把大臂甩出去(不要再遵守一个拳头的距离等攻球原则了。)。
3,最后总结一下:要练好弧圈球,就要在身体发力的基础上,弱化“刻意”收小臂的意识,强化大臂送出去的意识。
4,注意点:不要用正手攻球的动作来拉弧圈球。
5,如果刻意想着小臂二次加速 那你的大小臂同样也不会放松,会漏球,也达不到鞭打发力集中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