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以為程序就是軟件,軟件就是程序。在軟件工程的學習中,我了解到了軟件並非是一些代碼這么簡單,在開發軟件的過程中,編寫代碼的工作量其實只占不到所有工程量的30%,而后期的管理和維護更是占了60%到80%之多。一個完整的項目規划須包括,軟件的定義,可行性分析報告,項目開發計划,軟件需求說明書 ...
未接觸軟件工程之前一直都很好奇這門課教授的是什么內容。學了一個學期的軟件工程課, 終於知道了個軟件工程的大概。學的時候總覺得很抽象,理解起來好像不難,但總是摸不着頭腦一種很茫然的感覺。 曾經以為程序就是軟件,軟件就是程序。學習這門課程第一個收獲是,知道了二者的不同之處。我想也是程序的不斷復雜化導致了軟件危機的發生,使得人們不得不探索新的解決方法。經過陳老師的講解,理解了軟件工程,就是一套用於軟件 ...
2018-06-07 15:13 2 3007 推薦指數:
曾經以為程序就是軟件,軟件就是程序。在軟件工程的學習中,我了解到了軟件並非是一些代碼這么簡單,在開發軟件的過程中,編寫代碼的工作量其實只占不到所有工程量的30%,而后期的管理和維護更是占了60%到80%之多。一個完整的項目規划須包括,軟件的定義,可行性分析報告,項目開發計划,軟件需求說明書 ...
曾經以為程序就是軟件,軟件就是程序。學習這門課程第一個收獲是,知道了二者的不同之處。我想也是程序的不斷復雜化導致了軟件危機的發生,使得人們不得不探索新的解決方法。經過陳老師的講解,理解了軟件工程,就是一套用於軟件的團隊開發,以提高軟件質量和程序員工作效率為目的的規范。其核心就是, 對於軟件 ...
學習了這門課程, 還有理論課與實習課,不但讓我從理論上掌握軟件工程,還有從不同的實例,讓理論和實踐得到了很好的結合。整一個學期下來,總的來說還是學到了很多東西的,有很多地方是值得肯定的,其實在我看來,軟件工程與其說是一門課程,不如說是一門思想。是一個如何去分析和處理問題的過程,應該說 ...
軟件工程導論是一門軟件工程專業的必修課,在長達一學期的學習中,我認識到為解決“軟件危機”引發的一系列困境,使得“軟件工程”這一概念面世,其中,軟件工程中由“對象+類+繼承+消息”組成的面向對象的開發方法是十分重要的。軟件開發的生命周期中,問題定義、可行性、需求分析、概要設計 ...
初學軟件工程第一周的時候以為只是純粹的理論課毫無用處,其實不然。深入了解之后發現它對程序的設計,錯誤的檢測以及軟件測試,編寫方面有不可磨滅的便捷好處。開發一個軟件時,對原定的系統模型和目標的現實以及系統完成后所帶來的效益的預判斷,可以明確開發與否,否則就是浪費人力,物力以及時 ...
軟件危機 早期時代(1960中期以前) 個體化的軟件環境:編寫者和使用者往往是同一個(或同一組)人 這種個體化的軟件環境,使得軟件設計通常是在人們頭腦中進行的一個隱含的過程,除了程序清單之外,沒有其他文檔資料保存下來 第二個時期(1960-1970) 軟件作坊:廣泛使用產品軟件 ...
《一》個人介紹 我是15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學生,黃慧。但是並不是很擅長技術方面的學習。在進入大學的第一年,加了工作室,一開始選擇的方向是大數據,后來沒人帶,學的不好,興趣不足就轉了方向,同期也在學習ps方面的有關知識,但是沒有深入研究。后來轉向了web前端方向的學習,學的也並不是很好 ...
2013年的夏天,我考上大學,報考了一個專業,叫:軟件工程。現在是2016年,一轉眼快要三年了,大學課程的學習也進入了尾聲,在這大學最后還與書本教學有關的階段,我接觸到了一門課,叫:軟件工程。 是的,一門和我的專業一樣的名字。三年前,“軟件工程”四個字對我 而言是陌生又熟悉,當初覺得的軟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