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lude <stdio.h> #include<stdlib.h> #include <time.h> #define MAX 20 ...
#include <stdio.h> #include<stdlib.h> #include <time.h> #define MAX 20 ...
希爾排序(Shell Sort)是插入排序的一種,它是針對直接插入排序算法的改進。該方法又稱縮小增量排序,因DL.Shell於1959年提出而得名。希爾排序實質上是一種分組插入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對於n個待排序的數列,取一個小於n的整數gap(gap被稱為步長)將待排序元素分成若干個組子序列 ...
1.原理介紹 希爾排序又稱為縮小增量排序,由D.L.Shell在1959年提出而得名。 該算法先取一個小於數據表中元素個數 n 的整數gap, 並以此作為第一個間隔,將數據分為gap個子序列,所有距離為gap的對象存放在同一個子序列中,於是數據表中的元素就被分成了gap個組,分組確定后 ...
經過前面五篇排序方法的介紹,我們了解到了遞歸思想以及分而治之的歸並和快速排序,當然也涉及到了比較簡單易懂的數據值傳遞冒泡,選擇,以及插入排序。可以說每一種排序方式都各有千秋,都適合在不同的環境下進行使用,但是我們有時會不會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在學習插入排序的時候的主題思想是將每一個數據 ...
希爾排序又叫做遞減增量排序。在這種排序中,我們將設置一個步長(增量),我們在比較數據時根據增量去進行比較,這樣我們的數據會一次性前進很多步,所以希爾排序的效率要比直接插入排序的效率高。 希爾排序的思想就是我們設置一個步長,然后我們根據這個步長進行划分子序列,得到子序列1,子序列2.... ...
一.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是最簡單的排序之一了,其大體思想就是通過與相鄰元素的比較和交換來把小的數交換到最前面。這個過程類似於水泡向上升一樣,因此而得名。舉個栗子,對5,3,8,6,4這個無序序列進行冒泡排序。首先從前向后冒泡,5和3比較,換數,序列變成3,5,8,6,4。同理5和8比較,不用交換 ...
1)利用readData()函數從data1.txt中讀入不同規模的數據存入數組,編寫基於數組的順序查找算法,測試數據量為1萬、5萬、10萬、20萬、30萬、40萬和50萬時的數據查詢時間。 算法代碼如下: 2)利用readData()函數從data2.txt中讀入不同規模的有序數據 ...
希爾排序,又稱“縮小增量排序”,也是插入排序的一種,但是同前面幾種排序算法比較來看,希爾排序在時間效率上有很大的改進。 在使用直接插入排序算法時,如果表中的記錄只有個別的是無序的,多數保持有序,這種情況下算法的效率也會比較高;除此之外,如果需要排序的記錄總量很少,該算法的效率同樣會很高。希爾排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