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試說明IP地址和物理地址的區別,為什么要使用這兩種不同的地址?
答:物理地址指硬件地址,由48bit構成,接入網絡設備的唯一標識,在數據傳輸中封裝在數據鏈路層的數據幀的首部。IP地址由32bit構成,是邏輯地址,IP協議通信中,被封裝在IP數據報首部。
由於IP地址可設置到相應的網絡設備,根據IP地址結構,可方便在互聯網中進行尋址,並轉換為相應的硬件地址,在通信中兩種地址工作在協議的不同層次,所以要用兩種。
2.路由器的功能
答:路由選擇和分組轉發。
3.子網掩碼的作用
答:子網掩碼是一個32位的二進制數,主要作用是將IP地址分為網絡地址和主機地址兩部分,與IP地址進行一個邏輯與(AND)就可以迅速得到一個IP地址中的網絡標識部分,對應於網絡號部分,掩碼中的值位1,而對於主機號部分,掩碼中的值位0。
4.IGMP是什么,有什么功能?
答:IGMP(互聯網組管理協議)是一種互聯網協議,使得互聯網上的主機向臨近路由器報告它的廣播組成員。
功能:①主機通過IGMP通知路由器希望接收或離開某個特定組播組的信息。
②路由器通過IGMP周期性的查詢局域網內的組播成員是否處於活動狀態,實現所連網段組成員關系的收集與維護。
5.IP數據報只檢測首部不檢測數據部分的優點和缺點?
答:在首部中的錯誤比在數據中的錯誤更嚴重,如:一個壞的地址可能導致分組被投遞到錯誤的主機。許多主機並不檢查投遞給他們的分組是否確實是要投遞給他們,他們假定網絡從來不會把本來是要前往另一主機的分組投遞給他們。數據不參與檢驗和的計算,因為這樣做代價大,上層協議通常也做這種檢驗工作,從而引起多余和重復。因此,這樣做可以加快分組的轉發,但是數據部分出現差錯時不能及早發現。
6.當某個路由器發現一IP數據報的檢驗和有差錯時,為什么采取丟棄的辦法而不是要求源站重傳此數據報?
答:糾錯控制由上層(傳輸層)執行。IP首部中的源站地址也可能出錯,請錯誤的源地址重傳數據是沒有意義的。
7.試簡單說明下列協議的作用:IP、ARP、RARP、ICMP和IGMP。
答:IP協議:實現網絡互連,使參與互聯的性能各異的網絡從用戶看起來好像是一個統一的網絡。
ARP協議:是解決同一個局域網上的主機或路由器的IP地址和硬件地址的映射問題。
RARP協議:是解決同一個局域網上的主機或路由器的硬件地址和IP地址的映射問題。
ICMP協議:提供差錯報告和詢問報文,以提高IP數據報交付成功的機會。
IGMP協議:用於探尋、轉發本局域網內的組成員關系。
8.簡述IPv4向IPv6過渡的基本方案
答:①雙協議棧:雙協議棧是IPv6過渡技術的基礎,不僅用於建設雙棧網絡,也是過渡隧道機制的基礎,它是指在同一個網絡節點支持IPv4和IPv6兩種協議棧。
②隧道機制:在IPv6分組進入到IPv4網絡時,將IPv6分組封裝成IPv4分組,整個IPv6分組就變成了IPv4分組的數據部分。當IPv4分組離開IPv4網絡時,再從IPv4數據中分離出原來的IPv6數據報。
9.地址解析的作用
答:地址解析協議,即ARP,它的作用是將網絡層的IP地址解析為數據鏈路層的MAC地址,這樣兩台需要通信的設備之間才能進行通信。
10.IP地址的特點
答:①每個IP地址都由網絡號和主機號兩部分組成,因此IP地址是一種分等級的地質結構。
②IP地址是標志一台主機和一條鏈路的接口。
③同一個網絡中,所有主機的IP地址的網絡號必須相同,但主機號必須不同。
④在IP地址中,所有分配到網絡號的網絡都是平等的。
11.簡述NAT
答:網絡地址轉換(NAT)是指通過將專用網絡地址轉換為公用地址,從而對外隱藏內部管理的IP地址。
12.解決“IP地址耗盡”問題的措施
答:①采用無分類編址CIDR。
②采用網絡地址轉換(NAT)方法以節省全球IP資源。
③采用IPv6。
13.虛電路和數據包的區別
答:虛電路:①每次分組發送之前,必須在發送方與接收方之間建立一條邏輯連接。
②一次通信的所有分組都通過這條虛電路順序傳送,分組到達目的結點時不會出現丟失、重復與亂序的現象。
③分組通過虛電路上的每個結點時,結點只需要做差錯檢測,而不需要做路徑選擇。
數據報:①同一報文的不同分組可以由不同的傳輸路徑通過通信子網。
②同一報文的不同分組到達目的結點時可能出現亂序、重復與丟失的現象。
③每一個分組在傳輸過程中都必須帶有目的地址與源地址。
14.IP地址有哪些分類?
答:A類地址(1~126):網絡號占前8位,以0開頭,主機號占后24位。
B類地址(128~191):網絡號占前16位,以10開頭,主機號占后16位。
C類地址(192~223):網絡號占前24位,以110開頭,主機號占后8位。
D類地址(224~239):以1110開頭,保留為多播地址。
E類地址(240~255):以1111開頭,保留為今后使用。
15.IGP和EGP這兩類協議的主要區別是什么?
答:IGP:內部網關協議,在自治系統內部使用的路由協議,力求最佳路由,只關心自治系統內如何傳送數據報,與互聯網其他自治系統使用何種協議無關。
EGP:外部網關協議,在不同自治系統間使用的路由協議,力求較好路由。不關心自治系統內部使用何種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