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什么是人工智能?這個問題可不是一拍腦袋就能回答出來的。要試圖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回到這個詞的起源的時候。
人工智能的起源
AI大約從1955年開始成為一門真正的科學。那年,達特茅斯學院的數學教授授約翰·麥卡錫(JohnMcCarthy)決定啟動一個項目,探索“人工智能”的可能性和局限性。”AI一詞是約翰去年剛剛創造出來的一個新術語。這個項目的目標是“找出某種方法,使機器能夠使用語言,形成抽象概念,解決目前人類所面臨的各種問題,並改善自身”。為此,他又召集了另外三位計算機科學家:馬文·明斯基(MarvinMinsky)、納撒尼爾·羅徹斯特(NathanielRochester)和克勞德·香農(在前文討論第一台計算機象棋程序時曾提及他),他們組成了一個小組。4個小組成員都致力於研究“能思考的電腦”。
其目的是“探索如何使機器使用語言,形成抽象概念,解決人類所面臨的各種問題,並對其進行改進”。后來,他們又給這個目標添加了一個非常“樂觀”的預測,說它之所以樂觀,主要是因為它是在1955年提出的:“我們認為,如果挑選出一批科學家一起研究一個夏天,其中一個或多個問題就能取得重大進展。”
之后,麥卡錫后悔用“人工智能”來描述這一概念,並認為這一術語起點過高。那時,他希望他自己能稱之為“計算智慧”。很多業界人士至今仍持此看法,並試圖遠離“人工智能”一詞,但他們這樣做似乎是出於商業動機,試圖在人工智能領域再開辟一個新領域,以使自己能夠自稱為先鋒。
目前,我們認為“人工智能”這個詞很好,但是有兩個問題:“人工”和“智能”。”人造字的問題是,人造字有兩個完全不同的意思,而且容易引起歧義。在修飾語中使用“人造”,這是否意味着它看上去很聰明,但實際上並非如此?比如“人造草坪”中的“人造草坪”?這會讓你覺得不真實嗎?還是應將“人工”一詞理解為有別於自然或生物創造的真正智能,但又是人工的?類似地,術語“智能”也是個問題,因為對於智能的定義並不一致。而且各種各樣的候選定義對於“聰明”的解讀范圍太廣,讓人摸不着頭腦。更像是自動控制或機器智能。
常言道,“誰帶你進來,你就跟誰跳舞。”從我們知道“人工智能”這個詞開始,一直到今天,它已經成為了一個約定俗成的稱呼,並引領我們進入市場。鑒於中國跳棋(ChineseCheckers)既非源自中國(Chinese)也非西洋跳棋(Checkers),且阿拉伯數字是由印度創造的,而考拉熊又非熊,因此術語“人工智能”或許沒有什么問題。
人工智能
對於人工智能,最廣義的定義是:對數據及其環境作出反應的技術。也就是說,帶有感煙器的噴水滅火系統也屬於人工智能范疇。此外,還有一個更為苛刻的定義:人工智能是一種隨機應變的技術。在這種情況下,一台能根據你喜歡的房間溫度自動調節溫度的機器是人工智能,而自動噴水系統則不屬於人工智能。
但有一點非常重要,那就是當人們在談論人工智能時,這個詞有兩種不同的含義:“狹義人工智能”(narrowAI)和“廣義人工智能”(generalAI)。目前的AI只有狹義AI,也是目前為止我們知道該如何構建的唯一一種AI,它也被稱為“弱人工智能”(weakAI)。狹窄的人工智能是指計算機解決具體問題或完成具體任務的能力,它在現實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
其他類型的人工智能有三種不同的學名:通用人工智能(generalAI),強人工智能(strongAI),人工通用智能(artiicialgeneralintelligence,簡稱AGI)。但是從現在起,我將專門用AGI來指代一種和你們我一樣具有智慧和多才多藝的人工智能。羅姆巴真空吸塵器,蘋果智能語音助手Siri,無人駕駛汽車都是狹義的人工智能,一個可以卸載洗碗機的假想機器人也一樣。但是如果你想要一台MacGyver機器人,你需要AGI,因為MacGyver必須有能力處理以前沒有遇到過的情況。目前還不存在AGI,即使AGI有可能實現,也沒有關於如何構建它的協議。現在,我們僅僅關注於狹義的人工智能,雖然它的名字聽起來有些微弱,但它的確是一項了不起的技術。而狹義的人工智能並非“簡單的人工智能”,因為絕大多數人類在人工智能領域所付出的金錢和汗水,都被用於研發這樣的人工智能。
但讓我們回顧一下,最初由約翰·麥卡錫發起的項目,旨在探索“人工智能”的可能性和局限性,其目標是“尋找某種途徑讓機器能使用語言,形成抽象概念,解決當前人類面臨的各種問題,並改善自身”。如今我們研究人工智能,宣傳它,所有的東西都在宣揚它,所有的一切都在大勢所趨地宣傳它能做什么,取代人類的工作,人類將再次面臨失業…等等,這與數學家麥卡錫最初的目標不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