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馮諾依曼機的結構 - 現代計算機的結構


計算機硬件的基本組成

  • 早期馮諾依曼機的結構
  • 現代計算機的結構

早期馮諾依曼機的結構

  • 世界上第一台就是ENIAC,需要手動接線來控制計算,所以導致了運算不快。

  • 馮 諾依曼——提出創新——“存儲程序”

    • “存儲程序”:將指令以二進制代碼的形式事先輸入計算機的主存儲器,然后按其在存儲器中的首地址執行程序的第一條指令,以后就按該程序的規定順序執行其他指令,直至程序執行結束

    • ——產生新東西——第一台采用馮諾依曼結構的計算機EDVAC(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Automatic computer)

邏輯等效

  • 在計算機系統中,軟件和硬件在邏輯上是等效的

    • 邏輯上等效 = 對於一件事,在軟件和硬件上都能實現。但是成本不一樣、效率不一樣

    • 例:對於乘法運算,可以設計一個專門的硬件電路實現乘法運算,也可以用軟件的方式,執行多次加法運算來實現

特點

  1. 計算機由五大部件組成

    1. 輸入設備:將信息轉換成機器能夠識別的形式(二進制01)

    2. 存儲器:存放數據和程序

    3. 運算器:算術運算、邏輯運算

    4. 輸出設備:將結果轉換成人類熟悉的形式

    5. 控制器:指揮程序運行。解析程序執行指令。它的右邊的這條數據線是控制器從存儲器中讀取數據,

  2. 指令和數據以同等地位存於存儲器,可按地址尋訪

  3. 指令和數據用二進制表示

  4. 指令由操作碼和地址碼組成

  5. 存儲程序

  6. 以運算器為中心

    1. 由圖中可以看出,只有運算器與內部所有部件有數據線,其他的則無法直接相連通。
    2. 如輸入/輸出設備(統稱為IO設備,方便用電信號來表示)與存儲器之間的數據傳送都必須通過運算器完成。
    3. 本來運算器是為了運算,結果什么都要運算器來中轉,所以效率自然要降低

現代計算機的結構

特點

  • 以存儲器為中心。
  • 現在CPU = 運算器+控制器——由於運算器與控制器的邏輯十分緊密,所以我們整合到了一起。

  • 運算器:處理數據

  • 控制器:發放指令

  • 主存儲器 + CPU = 主機

    • 這個跟我們生活中的“主機”不一樣,平常的還有電源、風扇什么的,這里更多的像是一個概念。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