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最犀利,四大主流廠商SAS RAID卡導購


【IT168 專稿】如今,RAID技術已經成為企業中服務器及存儲上應用的骨干技術,已經面市的RAID控制器產品也在主流應用中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將主要梳理市場上較為常見的SAS RAID卡產品,講解RAID卡產品的構成及分類,以及如何選擇RAID卡產品。

  硬件RAID卡內部結構及發展趨勢

  RAID磁盤冗余技術的意義和種類我們在這里就不再詳細介紹了,構成RAID的方式通常有兩種,第一類是軟件RAID,通常是通過操作系統中自帶的RAID功能來實現,但是軟件RAID涉及到復雜的計算,需要占用CPU、內存等大量的系統資源。而且,本身RAID程序運行於操作系統上,也就是說,必須在安裝操作系統之上才能組建RAID組,而安裝操作系統的磁盤就無法加入RAID組了。一旦操作系統崩潰,RAID程序也就無法運行,對整個RAID組的數據安全都帶來一定的隱患,因此,相對於軟件RAID,更加常見的,其實是硬件RAID模式。

  RAID卡就是用獨立的硬件板卡來實現RAID功能的辦法,一塊自帶CPU的RAID卡儼然就是一個小型的計算機系統,有自己的CPU、內存、ROM、總線和IO接口,不過這個系統內的微型計算機專門用於處理RAID運算。

硬件RAID卡內部結構及發展趨勢
早期SCSI RAID卡產品結構示意

  早些時候,市場上較為普遍的是SCSI RAID卡,一般包括SCSI接口控制器,在后端與SCSI磁盤通訊;前端連接到PCI總線上,因此一般還有一個PCI總線控制器維護PCI總線仲裁,實現和主機系統的通訊。此外,還有一個ROM,通常都是用Flash芯片作為ROM,其中存放着初始化RAID卡必須的代碼以及實現RAID功能所必須的代碼。

硬件RAID卡內部結構及發展趨勢
帶RAID卡的整體系統結構示意

 

  RAM則一方面可以作為數據緩存提高性能,另外一方面可以作為RAID卡上CPU執行RAID運算所需要的內存空間。XOR芯片則是專門用來做RAID3、5、6這一類校驗型RAID的校驗數據計算。使用XOR芯片,可以大大加速這一類校驗型RAID的運算效率。

  影響 RAID 卡性能的因素很多,其中可調因素主要有 RAID 卡緩存( CACHE )大小、寫策略( WRITE POLICY )、讀策略( READ POLICY )、條帶的大小( STRIPE SIZE )。不同的 RAID 卡雖然說法略有不同,但意思是一樣的。很多設置可以在 RAID 卡的配置工具中調整。

  隨着SAS作為SCSI磁盤通道協議的接班人逐步的替代SCSI接口,SAS RAID也逐步替代SCSI RAID成為RAID卡市場上的主流產品。此外,隨着SSD應用日漸普遍,RAID卡產品對SSD的支持和優化也成為最新的必備選項。

  例如LSI在前不久針對MegaRAID系列產品增加了軟件功能包CacheCade和FastPath軟件包,就支持將SSD作為緩存使用,並對SSD數據讀取進行加速和優化。其實這一功能和去年Adaptec推出的MAXIQ較為類似,都是使用SSD作為傳統HDD RAID的讀緩存來提高存儲性能。

硬件RAID卡內部結構及發展趨勢
LSI的CacheCade以及Adaptec MAXIQ,均支持將SSD作為緩存空間使用,提高整體系統性能,圖為應用MAXIQ的整體系統架構

 

  此外,PMC推出了與IBM合作研發的maxRAID架構以及該系列的首款產品——專為服務器固態硬盤(SSD)而設計的BR5225-80 RAID卡,使用自家的SRC 8x6G RoC芯片和IBM提供的多線程RAID堆棧軟件。可以預見,對SSD硬盤的支持與優化正成為RAID卡領域的又一市場和技術制高點。

詳解SAS接口標准

  SAS(Serial Attached SCSI)即串行連接SCSI,是新一代的SCSI技術,和現在流行的Serial ATA(SATA)硬盤相同,都是采用串行技術以獲得更高的傳輸速度,並通過縮短連結線改善內部空間等。SAS是並行SCSI接口之后開發出的全新接口。此接口的設計是為了改善存儲系統的效能、可用性和擴充性,並且提供與SATA硬盤的兼容性。

詳解SAS接口標准

  和傳統並行SCSI接口比較起來,SAS不僅在接口速度上得到顯著提升(現在主流Ultra 320 SCSI速度為320MB/sec,而SAS才剛起步速度就達到300MB/sec,第二代SAS技術就已經達到600MB/sec甚至更多),而且由於采用了串行線纜,不僅可以實現更長的連接距離,還能夠提高抗干擾能力,並且這種細細的線纜還可以顯著改善機箱內部的散熱情況。

  SAS技術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在於它不光支持SSP(the SAS SCSI Protocol,串行SCSI協議),也支持STP(the SATA Tunneling Protocol,SATA通道協議)。后者使得SAS控制器可以支持SATA硬盤。這樣一來可以使用高達1TB的SATA硬盤來創建高容量磁盤陣列,也可以使用15000轉的高速SAS硬盤來創建高性能磁盤整列。甚至可以同時創建者兩種陣列只要RAID控制器提供足夠的SAS端口。

  隨着SAS步入6Gb時代,6Gb/s SAS相比第一代SAS帶來了更多優勢:

  雙倍提升的帶寬:從3Gb/s提升至6Gb/s,

  更智能的擴展器(expander)設備識別:運行於6Gb/s 下的設備檢測擴展到256個設備,SAS擴展器(Expander)智能檢測設備減少了檢測大型拓撲連接的時間,並支持Zoning分區功能,允許Table-to-Table的路由。由於縮短了SAS設備的檢測時間,從而允許更為復雜的拓撲結構。

詳解SAS接口標准

  增強的Zoning分區功能:Zoning分區功能在6Gb/s中作為標准化功能提供;而在3Gb/s中是廠家自定義的。Zoning分區允許多個服務器來共享使用存儲設備,提高了儲存的使用效率,並可通過Zone分區來控制訪問權限,提高了安全性,在大型的SAS拓撲中這項技術意義重大。

詳解SAS接口標准

  加強的抗干擾能力使得信號增強,連接線纜支持也提高到了10米,在機房布置環境中更為靈活。

  兼容上一代3Gb/s SAS。此外,與用戶從SCSI或者SATA第一次過渡到3Gb/s SAS不同,6Gb/s SAS可運行於現有的3Gb/s SAS架構上,可用現有的SAS背板和線纜,而不必做較大的改動。

  不過根據各廠商官網上發布的產品信息,6Gb/s SAS RAID卡暫時只有LSI公司能夠提供。

  作為一種新的存儲接口技術,SAS不僅在功能上可與Fibre Channel媲美,還具有兼容SATA的能力,因而被業界公認為取代並行SCSI的不二之選。衡量一種技術的優劣通常有4個基本指標,即性能、可靠性、可擴展性和成本。

  回顧串行磁盤技術的發展歷史,從光纖通道,到SATA,再到SAS,幾種技術各有所長。光纖通道最早出現的串行化存儲技術,可以滿足高性能、高可靠和高擴展性的存儲需要,但是價格居高不下;SATA硬盤成本倒是降下來了,但主要是用於近線存儲和非關鍵性應用,畢竟在性能等方面差強人意;SAS應該算是個全才,可以支持SAS和SATA磁盤,很方便地滿足不同性價比的存儲需求,是具有高性能、高可靠和高擴展性的解決方案。

  RAID卡四大主流廠商概覽

  前面我們介紹過了RAID卡的基本構成以及SAS技術,下面我們將介紹市場上主流的RAID卡廠商和產品。

  長期以來,RAID卡市場一直是LSI、Adaptec、Highpoint、Promise等廠商“跑馬遛彎”的專區,LSI和Adaptec繼承了在SCSI RAID控制器市場的優勢,隨着SAS時代的到來,在SAS RAID市場同樣統領風騷。Highpoint和Promise則是以前在IDE RAID市場上占據較明顯的優勢,如今也仍然以SATA RAID市場為主,但同樣有較完備的中低端的SAS RAID產品線。下面我們將這四大廠商的SAS RAID控制器產品線進行梳理。

  LSI成立於1981年, 是市場上頂級的存儲和網絡產品供應商,提供領先的存儲和網絡電子產品技術。目前,LSI已經能提供從控制芯片、RAID、擴展器、硬盤控制器到存儲系統等,幾乎所有的SAS生態環境構成元素,並在SCSI商業協會和ANSI T10委員會中持有關鍵席位,對SAS標准的推動,自始至終起着巨大的積極作用。

RAID卡四大主流廠商概覽

  在SAS控制器芯片市場上,LSI占據了領導性地位,提供了從芯片到HBA卡到RAID卡最為豐富的SAS解決方案,同時也是唯一一家擁有完善6Gb/s SAS產品線的RAID卡廠商。此外,2009年,LSI還收購了另外一家以RAID控制器產品見長的廠商3Ware,使LSI的SAS RAID控制器產品空前豐富。

  Adaptec公司成立於1981年,總部位於加州Milpitas。提供從芯片到內部主機適配器、從RAID控制器到外部存儲網絡、從基於以太網的iSCSI SAN(IP SAN)、到網絡連接存儲(NAS)的全面的軟硬件解決方案。在SAS RAID出現之前,曾經和LSI兩分SCSI RAID控制器的天下,曾經輝煌一時,現今在整個存儲的產業生態圈內也仍然擁有極其重要的市場位置。

RAID卡四大主流廠商概覽

  Adaptec公司的RAID卡產品性能口碑極好,尤其是最新一個系列5Z系列產品,擁有獨特的零維護緩存保護技術,該技術在后文中還會詳細介紹。不過Adaptec正在將它的RAID(獨立磁盤冗余陣列)通道存儲業務以3400萬美元的價格出售給PMC-Sierra,如果交易順利完成,Adaptec的RAID卡產品線則將划入PMC旗下。

  HighPoint(微辰/高端)和Promise公司(喬鼎信息)同樣是RAID市場上的重要廠商之一,最早都是以IDE RAID卡產品起家,並過渡到SATA和SAS年代。由於從IDE RAID發展而來,因此該公司主要盤踞在RAID市場的中低端,相比LSI和Adaptec來說更加便宜,以突出的性價比在市場上擁有廣泛的占有率。

  主流SAS RAID芯片掃描

  前面我們介紹過了RAID卡的體系結構和組成,大家知道在RAID卡里面,RAID芯片對整體RAID卡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實際上RAID 0/1/5/6的應用,對存儲軟件是一個挑戰,都屬於CPU密集型應用,對處理器的性能需求非常的高,而硬盤技術的變革,使得SAS、SATA、FC這些硬盤逐漸出現在用戶的存儲系統中,硬件的性能越來越高,對存儲軟件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高,對I/O處理器的要求也自然扶搖直上了。不過有能力生產單芯片SAS RAID解決方案的廠商並不多,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主流的SAS RAID芯片市場領域包括哪些廠商和產品。

  LSI是有能力提供單芯片SAS RAID解決方案的廠商之一,包括3款產品SAS1078 ROC、SAS2008 ROC、SAS2108 ROC。SAS1078 ROC主要針對3Gb/s SAS市場,SAS2008和SAS2108則都針對6Gb/s SAS市場,其中SAS2108是更為主流的6Gb/s SAS RAID芯片,配置上相比SAS2008也更高端一些。

  我們暫時沒有找到SAS2108芯片的相關資料,下圖為SAS2008芯片的內部架構圖。

主流SAS RAID芯片掃描
LSI SAS2008芯片內部結構

  LSI SAS2008是LSI公司第二代基於SAS控制器的Fusion - MPT(消息傳遞技術)架構。整合的LSISAS2008整合了SAS和PCI Express兩方面的最新技術。LSI SAS2008支持8個PCIe通道並符合PCI-E 2.0規格,從而將與主機的通訊速率提高到5.0GT/s並向后兼容2.5GT/s數據傳輸率的PCIe 1X。此外,SAS2008芯片擁有的高級功能包括錯誤報告、電源管理和熱插拔支持等等。

  除了LSI,Intel的單芯片SAS RAID解決方案同樣擁有廣泛的市場支持,例如Adaptec、Promise、Highpoint等廠商RAID卡產品線都采用了Intel的IOP34X系列單芯片SAS RAID解決方案。只是,隨着SAS技術步入到6Gb/s SAS時代,Intel的IOP34X系列芯片仍然停留在3Gb/s SAS時代,這些廠商早已對Intel 6Gb/s SAS RAID芯片望眼欲穿。

主流SAS RAID芯片掃描
擁有廣泛市場支持的Intel IOP 348 SAS RAID芯片

  IOP34x家族主要包括:IOP341、IOP342、IOP348,單核心英特爾IOP341 I/O處理器和雙核心英特爾IOP342 I/O處理器既可用外部存儲,也可用於要求高性能的嵌入式系統。代號Chevelon的IOP342中兩個核心可以實現功能性分離,當要求用一個處理器執行兩個獨立的應用時,這是十分理想的選擇,用戶可用它對不同類型解決方案的性能進行優化和調整。

主流SAS RAID芯片掃描
Intel IOP348 SAS RAID芯片結構 

  以Intel IOP348 I/O 處理器為例,IOP348可提供1.2 GHz的核心速度,是目前Intel I/O處理器中集成度最高的一款產品,它擁有2個主頻高達1.2GHz的XScale核心,集成了傳統意義上的IOP和8端口SAS控制器(兼容SATA),即通常所說的RoC(RAID on Chip)。

  整合了先進的數據保護、基於硬件的RAID 5/6(獨立磁盤冗余陣列)、多個高性能的英特爾XScale處理器核心,並針對服務器直連和外部存儲產品,在處理器和控制器中支持高速串行連接SCSI(SAS)和串行ATA(SATA)接口。開發人員將這些靈活的、引腳兼容的處理器設計到他們的存儲解決方案中,可以獲得節省工程投資、被驗證的互操作性、更低的系統成本和加速產品上市時間(time-to-market)等益處。

  4內部端口RAID卡產品導購

  4至8端口的SAS或SATA接口RAID控制器被認為是入門級產品,它們的價格通常可以被中小企業接受,並且設計靈活, 足夠承載中小企業的一般應用。不過即使同為4個內部端口的RAID卡產品,同樣也有入門級和高端產品的區別。以下為4個內部端口SAS RAID卡產品的規格對比,從硬件規格上,我們很容易就能看出來產品的定位和規格高低。

4內部端口RAID卡產品導購
4內部端口RAID卡產品規格一覽,點擊可看大圖

  從表中可看到,支持6Gb/s SAS技術的只有LSI MegaRAID系列的9260-4i、9240-4i,以及收購3Ware后最新推出的9750-4i。其中MegaRAID 9260-4i和9240-4i的區別在於內部RAID芯片上,3Ware 9750-4i則是發展自3Ware產品線,將LSI SAS2108芯片移植到了3Ware原有產品線上。

  除了繼承自6Gb/s SAS技術帶來的種種優勢,LSI新一代6Gb/s SAS RAID卡在硬件規格上也有了整體的提升:

  首先是處理器:LSI 3Gb/s的SAS RAID卡,所采用的RAID核心芯片是SAS1078 ROC芯片,頻率是533兆/赫茲,到了6Gb/s核心芯片變為2108,頻率到了800兆/赫茲,處理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第二點是緩存:3Gb/s SAS RAID卡大部分是128兆或者256兆、667兆/赫茲的緩存。到了6Gb/s產品,所有的RAID控制器都變成512兆、800兆/赫茲的緩存,對於寫緩存或者讀緩存的性能有很大的提高。

  主機接口:新一代6Gb/s產品的主機PCI-E的接口也有了增強,原來3Gb/s的時候主機接口是PCI-E×1,PCI-E一代的,然后是×4或者×8的。現在的卡都是PCI-E2.0×4或者×8的,和主機帶寬方面也有很大的提高。

  加密功能:此外,新一代的LSI 6Gb/s SAS RAID控制器還增添了加密功能,主要基於Seagate公司推出的SED硬盤自加密的硬盤,硬盤本身就可以實現加密的功能,LSI的6Gb/sRAID卡能夠很好地配合自加密盤,實現加密服務。

  此外,Adaptec公司的5Z系列產品,不僅僅產品硬件規格較高性能較好,還支持Adaptec公司獨有的零維護緩存保護技術。這項技術目前僅在5Z系列的產品上提供,彌補了鋰電池備份(Lithium Ion Battery Back-up,BBU)的不足,為緩存數據提供了全方位的保護,無需安裝、監控、維護或者更換的費用成本。

  實際上,緩存對RAID卡的數據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在意外掉電的時候,緩存中的數據一定要有足夠的保護措施。一般情況都是采用BBU緩存保護電池,能夠在系統掉電后,仍然為緩存提供72小時的供電時間。Adaptec的零維護緩存保護則在RAID卡上額外配備了一個大容量Flash閃存,在系統意外斷電時,利用一組“超級電容”中儲存的電量,在較短的時間內(大約1分鍾),將緩存中的數據備份到RAID卡上的大容量Flash閃存中,直到下一次開機時再把數據還原到緩存並寫回到RAID硬盤中。

  根據Adaptec公司分析,ZMCP相比BBU緩存保護模式的優勢包括如下幾點:BBU緩存保護在電池電量耗盡之前只能保護數據72小時,ZMCP則是無限期的。其次,BBU的鋰電池充電能力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減弱,需要在系統安裝周期內對其進行更換,在進行鋰電池更換的時候需要停機並打開機箱,增加了物理更換鋰電池備份的的硬件成本和安裝成本。另外,系統可能會在更換失效電池的過程中發生意外宕機,導致系統資源丟失,而使用零維護緩存保護功能就可以避免這一情況的發生,為數據提供更完備的保護方案。

  8內部端口、4-8外部端口及多端口RAID卡產品規格

  8內部端口RAID卡產品導購

8內部端口、4-8外部端口及多端口RAID卡產品規格
8內部端口RAID卡產品規格對比,點擊可看大圖 

  8內部端口RAID卡同樣針對入門級應用,但在規格上相比4內部端口的略高一些,都是較為主流的RAID卡規格配置。同樣我們能看到不同的產品針對的市場定位不同,規格配置和價格上也有高低之分。其中LSI支持6Gb/s SAS技術產品以及Adaptec 5系列以及5Z系列產品均是較為高端的產品。

  4-8個外部端口RAID卡產品導購

8內部端口、4-8外部端口及多端口RAID卡產品規格
4-8外部端口RAID卡產品規格對比,點擊可看大圖

  一般而言,外部端口的RAID卡產品相比內部端口RAID卡產品都更為高端,4外部端口和8外部端口則是外部端口RAID卡較常見的配置了。

  多端口RAID卡產品規格比較

8內部端口、4-8外部端口及多端口RAID卡產品規格
多端口RAID卡產品規格對比,點擊可看大圖

https://storage.it168.com/a2010/0705/1073/000001073732_all.shtml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