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TeX簡明教程(二)


2.1源代碼組成

LATEX 源代碼以一個\documentclass命令作為開頭,指定了文檔使用的文檔類。文檔正文寫在document 環境中。 導言區位於正文之前,一般用於調用宏包( \usepackage {}命令)和文檔的全局設置。

\documentclass{...} 
% 導言區 
\begin{document} 
% 正文內容 
\end{document}

關於文檔類的參數設置,下面給出一個例子:\documentclass[11pt,twoside,a4paper]{article},[]內填寫可選參數,用於設置默認字體大小、紙張大小等;{}內填寫文檔類,包括 articlereportbook。特別說明的是:ctex 宏包本身用於配合各種文檔類排版中文,而 ctex 文檔類對 LATEX 的標准文檔類進行了封裝,所以使用ctex 文檔類無需額外配置即可排版中文文檔;但是使用article類的文檔,需要在導言區添加ctex宏包才能在文章中使用中文。

關於調用宏包的設置,下面給出一個例子:\usepackage{tabularx},{}代表調用的宏包,可同時調用多個宏包,包名與包名之間用逗號隔開,{}前面可加[]來指定選項。

2.2 常用命令與基礎操作

2.2.1 空格與換行

LATEX 源代碼中,連續的若干個空白字符(空格鍵輸入)視為一個空格。一行開頭的空格忽略不計。如果需要多個空格,可用命令\ ,\quad,\qquad ,分別代表不同長度的空格符;兩個段落之間空一行代表重啟一個段落,第二段會有縮進;\\ , \newline為第二行無縮進的換行;\newpage, \clearpage表示換頁。

2.2.2 注釋與轉義符

LATEX 用 % 字符作為注釋,\為轉義符,要輸入一些特殊符號時,需要使用轉義符+特殊符號的模式進行輸入,例如:\# \$ \% \& \{ \} \_

2.2.3 章節和目錄

  • \section{⟨title⟩} \subsection{⟨title⟩} \subsubsection{⟨title⟩}可對一般文檔類進行章節划分,分別表示一級、二級、三級標題;
    \section*{⟨title⟩}可用於生成不帶編號的標題。

  • 在需要生成目錄的地方插入命令\tableofcontents,會根據正文中設置的各個section生成目錄。

2.2.4 交叉引用

在公式、圖片、表格環境中使用\label{key}設置標簽,文中可用\ref{key}進行引用,注意引用位置和被引位置的key值保持一致,效果就是根據文章順序將圖表或公式的編號引入正文,可避免在文章中間插入圖表和公式導致后面的編號重排。

2.2.5 腳注

在需要的位置使用 \footnote{}命令可以在頁面底部生成一個腳注,{}內為腳注內容。

2.3表格與圖片

2.3.1 圖片

要在正文中插入圖片,首先需要在導言區加入graphicx 宏包,並將圖片文件復制到.tex文件的同級目錄下,正文中插入圖片的命令為:\includegraphics[⟨options⟩]{⟨filename⟩}[]內進行參數設置,主要是進行圖片的放縮,{}內填入圖片的文件名,最好填入文件格式后綴(.jpg.png等)。但插入圖片一般需要標題和交叉引用,所以一般以figure浮動體的形式插入圖片,最終代碼如下:

%%% 以下為導言區需添加的內容
\usepackage{graphicx}
%%% 以下為正文需添加的內容
\begin{figure}[htbp]% htbp表示浮動體插入位置的選擇優先級:h(當前位置,即代碼所處的上下文)->t(頂部)->b(底部)->p(單獨成頁),可按照需求調整htbp的順序。
  \centering % 居中
  \includegraphics[width=textwidth]{} %width=textwidth表示圖片與文本等寬
  \caption{} %設置標題
  \label{} %設置標簽
\end{figure}

以上的浮動體后有個選項[htbp],表示浮動體插入位置的選擇優先級:h(當前位置,即代碼所處的上下文)->t(頂部)->b(底部)->p(單獨成頁),可按照需求調整htbp的順序。

2.3.2 表格

設置表格使用tabular環境,后面的{}內決定各列的對齊方式(居中/左/右)和列數,環境中使用\hline作為橫線,&作為各列的分隔符,每一行結束后使用\\進行換行,但插入表格一般需要標題和交叉引用,所以一般使用table浮動體來進行表格插入,以下為設置表格的命令:

\begin{table}[htbp]
  \centering
  \begin{tabular}{cc}% {}中的字母個數代表表格的列數,其中c表示居中,也可以使用r或者l代替,代表右對齊/左對齊;如果需要添加表格的豎線,可在此處使用|c|c|命令進行設置,|表示豎線的位置。
    \hline %表格間的橫線
     &  \\ % 每一列之間使用&分隔,此行結束后使用//進行換行,注意保證實際列數和上面設置的列數一致。
     &  \\
    \hline %表格間的橫線
  \end{tabular} % 以上設置為一個2×2的表格
  \caption{} %設置標題
  \label{} %設置標簽
\end{table}

在科研論文中,使用最多的其實就是三線表,所以下面再給出三線表的代碼,注意在導言區添加宏包。與上述普通表格的區別僅在於表格間的橫線命令不同,使用\toprule,\midrule, \bottomrule三條線代替了普通的表格線條。

%%% 以下為導言區需添加的內容
\usepackage{booktabs}
%%% 以下為正文需添加的內容
\begin{table}[htbp]
  \centering
  \begin{tabular}{cccc}% {}中的字母個數代表表格的列數,其中c表示居中,也可以使用r或者l代替,代表右對齊/左對齊。
   \toprule %表格間的橫線
     &  & & \\  \midrule
     &  & & \\
      &  & & \\
    \bottomrule %表格間的橫線
  \end{tabular}% 以上設置為一個3×4的表格
  \caption{} %設置標題
  \label{} %設置標簽
\end{table}

此處推薦一個可在線將Excel表格轉LaTeX代碼的網站--Create LaTeX tables online,可減少手打表格的工作量。

2.4 公式

2.4.1 基本公式環境

  1. 行內公式(句中的數學公式或者數學符號)使用$equation$形式進行設置;

  2. 不帶編號的行間公式(單獨成行的數學公式)有以下幾種方式進行設置:

  • $$equation$$,兩個$$符號位於公式首尾位置;

  • \[equation\]\[\]符號位於公式首尾位置;

  • \begin{equation*}
    equation %此處填入公式內容
    \end{equation*}
    
  1. 有編號的行間公式一般使用以下命令進行設置,公式編號會自動生成,在正文中使用\ref{key}即可引用對應的公式。
 \begin{equation}\label{key}
 equation %此處填入公式內容
 \end{equation}

2.4.2 常用數學符號

為了提高效率,可使用mathpix工具進行公式識別,提高公式輸入速度。

基本上常用的符號都可以在LaTeX符號大全查找到,以下僅列出最常用的符號:

\alpha -> \(\alpha\) \theta -> \(\theta\) \beta -< \(\beta\) \gamma -< $\gamma $ \delta -< \(\delta\) \epsilon -< $\epsilon $
\varepsilon -< \(\varepsilon\) \eta -< \(\eta\) \mu -< \(\mu\) \lambda -< \(\lambda\) \pi -< $\pi $ \rho -< \(\rho\)
\sigma -< \(\sigma\) \tau -< \(\tau\) \phi -< \(\phi\) \varphi -< \(\lambda\) \Phi -< $\Phi $ \omega -< \(\omega\)

下面是最常用的公式符號:

  • 上下標:在 LATEX 中用 ^ 和 _ 標明上下標,如x_{b}^{a}可表示:\(x_b^a\),上下標有多個符號時必須使用{}括起來;

  • 文字:如需在數學環境下輸入公式,可使用\text{}命令。

  • 分數與根號:\frac{a}{b}表示分數\(\frac{a}{b}\);\sqrt[n]{a}表示根式\(\sqrt[n]{a}\) (二次根式時[]可省略);

  • 關系符:LATEX 常見的關系符號除了可以直接輸入的 =,>,<,其它符號用命令輸入,常用的有不等號 \(\ne\)(\ne)、大於等於號 \(\ge\) (\ge) 、小於等於號 \(\le\) (\le) 、約等號 \(\approx\)(\approx)、等價 \(\equiv\) (\equiv)、正比 \(\propto\) (\propto)、相似 \(\sim\) (\sim) 等等。

  • 算符:LATEX 中的算符大多數是二元算符,除了直接用鍵盤可以輸入的 +、−、∗、/,其它符號用 命令輸入,常用的有乘號 \(\times\) (\times)、除號 \(\div\) (\div)、點乘 \(\cdot\) (\cdot)、加減號 \(\pm\) (\pm) / \(\mp\) (\mp) 等等。

  • 巨算符:包括求和\(\sum\)\sum)、積分\(\int\)(\int)、連乘\(\prod\)(\prod)等符號,使用時可直接用_^設置上下限。

  • 括號:為了保證括號成對出現,且大小隨着位置變化,使用\left\right 命令緊跟括號符號,例如:\(\left(a\left[\frac{a}{b}\right]\right)\)(\left( a \left[ \frac{a}{b} \right] \right))

2.4.3 多行公式

目前最常用的是 align 環境,將公式用 & 隔為兩部分並對齊,如下

\[\begin{align} a & = b + c \\ & = d + e \end{align} \]

源代碼為:

\begin{align}
a & = b + c \\
& = d + e
\end{align}

align環境會給每行公式都編號。可以用 \notag去掉某行的編號。

如果是將多個公式組在一起公用一個編號,編號位於公式的居中位置。可使用alignedgathered 等環境,與equation環境套用。注意前面調用宏包\usepackage{amsmath},例如:

%%% 以下為導言區需添加的內容
\usepackage{amsmath}
%%% 以下為正文需添加的內容
\begin{equation}
\begin{aligned}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end{aligned}
\end{equation}

\[\begin{equation} \begin{aligned}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end{aligned} \end{equation} \]

以下給出本文的源碼,可用於測試各個命令的用途:

 \documentclass{ctexart}
 \usepackage{booktabs}
 \usepackage{graphicx}
 \usepackage{lipsum}
  \usepackage{amsmath} 
\begin{document}
\tableofcontents
\newpage

\section{空格與換行}

LATEX 源代碼中,連續的若干個空白字符(空格鍵輸入)視為一個空格。一行開頭的空格忽略不計。\ ,\quad,\qquad ,可生成不同長度的空格符;\\用於換行

\section{注釋與轉義符}

LATEX 用 \% 字符作為注釋,要輸入一些特殊符號時,需要使用轉義符+特殊符號的模式進行輸入,例如:\# \$ \% \& \{ \} \_
%%這里是注釋

\section{章節和目錄}

\section{圖表}
Hello World!!! 圖\ref{fig1}和普通表\ref{tab1},三線表\ref{tab2}如下所示\footnote{這是一個腳注}:

\begin{figure}[htbp]
  \centering
  \includegraphics[scale=0.9]{a.png}
  \caption{要插入的圖片}\label{fig1}
\end{figure}
\begin{table}[htbp]
  \centering
  \begin{tabular}{|c|c|}
    \hline
    a & b \\  \hline
    d & c \\
    \hline
  \end{tabular}
  \caption{普通表格示例}\label{tab1}
\end{table}
\begin{table}[htbp]
  \centering
  \begin{tabular}{cccc}% {}中的字母個數代表表格的列數,其中c表示居中,也可以使用r或者l代替,代表右對齊/左對齊。
   \toprule %表格間的橫線
    a & t & e& f\\  \midrule
    b & u & o& h\\
     v & b & n& m\\
    \bottomrule %表格間的橫線
  \end{tabular}% 以上設置為一個3×4的表格
  \caption{三線表} %設置標題
  \label{tab2} %設置標簽
\end{table}
\section{公式}

行內公式:$a=b+c$

行間公式
\begin{equation*}
a=b+c
\end{equation*}
$$
a=b+c
$$
\[
a=b+c
\]

帶編號的公式\ref{eq1}:
\begin{equation}\label{eq1}
a=b+c
\end{equation}
常用的符號

$\alpha$  $\theta$  $\beta$   $\gamma $   $\delta$  $\epsilon $  $\varepsilon$   $\eta$        $\mu$   $\lambda$ $\pi $     $\rho$       
 $\sigma$        $\tau$      $\phi$ $\lambda$   $\Phi $     $\omega$   
 
 上下標:在 LATEX 中用 \^ 和\_ 標明上下標,如x\_{b}\^{a}可表示:`$x_b^a$,上下標有多個符號時必須使用\{\}括起來;

- 文字:如需在數學環境下輸入公式,可使用`\text{}`命令。

- 分數與根號:分數$\frac{a}{b}$; 根式$\sqrt[n]{a}$

-  關系符:LATEX 常見的關系符號除了可以直接輸入的 =,>,<,其它符號用命令輸入,常用的有不等號 $\ne$大於等於號 $\ge$  、小於等於號 $\le$ 、約等號 $\approx$、等價 $\equiv$ 、正比 $\propto$、相似 $\sim$  等等。

- 算符:LATEX 中的算符大多數是二元算符,除了直接用鍵盤可以輸入的 +、−、∗、/,其它符號用 命令輸入,常用的有乘號 $\times$ 、除號 $div$ 、點乘 $\cdot$、加減號 $\pm$ / $\mp$  等等。

- 巨算符:包括求和$\sum$、積分$\int$、連乘$\prod$等符號,使用時可直接用\_和\^設置上下限。

- 括號:為了保證括號成對出現,且大小隨着位置變化,例如:$\left(a\left[\frac{a}{b}\right]\right)$

多個編號:
\begin{align}
a & = b + c \\
& = d + e
\end{align}
一個編號:
\begin{equation}
\begin{aligned}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end{aligned}
\end{equation}
\end{document}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