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源代码组成
LATEX 源代码以一个\documentclass
命令作为开头,指定了文档使用的文档类。文档正文写在document
环境中。 导言区位于正文之前,一般用于调用宏包( \usepackage {}
命令)和文档的全局设置。
\documentclass{...}
% 导言区
\begin{document}
% 正文内容
\end{document}
关于文档类的参数设置,下面给出一个例子:
\documentclass[11pt,twoside,a4paper]{article}
,[]内填写可选参数,用于设置默认字体大小、纸张大小等;{}内填写文档类,包括article
、report
和book
。特别说明的是:ctex
宏包本身用于配合各种文档类排版中文,而ctex
文档类对 LATEX 的标准文档类进行了封装,所以使用ctex
文档类无需额外配置即可排版中文文档;但是使用article
类的文档,需要在导言区添加ctex
宏包才能在文章中使用中文。
关于调用宏包的设置,下面给出一个例子:
\usepackage{tabularx}
,{}代表调用的宏包,可同时调用多个宏包,包名与包名之间用逗号隔开,{}前面可加[]来指定选项。
2.2 常用命令与基础操作
2.2.1 空格与换行
LATEX 源代码中,连续的若干个空白字符(空格键输入)视为一个空格。一行开头的空格忽略不计。如果需要多个空格,可用命令\ ,\quad,\qquad
,分别代表不同长度的空格符;两个段落之间空一行代表重启一个段落,第二段会有缩进;\\ , \newline
为第二行无缩进的换行;\newpage, \clearpage
表示换页。
2.2.2 注释与转义符
LATEX 用 %
字符作为注释,\
为转义符,要输入一些特殊符号时,需要使用转义符+特殊符号的模式进行输入,例如:\# \$ \% \& \{ \} \_
2.2.3 章节和目录
-
\section{⟨title⟩}
\subsection{⟨title⟩}
\subsubsection{⟨title⟩}
可对一般文档类进行章节划分,分别表示一级、二级、三级标题;
\section*{⟨title⟩}
可用于生成不带编号的标题。 -
在需要生成目录的地方插入命令
\tableofcontents
,会根据正文中设置的各个section
生成目录。
2.2.4 交叉引用
在公式、图片、表格环境中使用\label{key}
设置标签,文中可用\ref{key}
进行引用,注意引用位置和被引位置的key值保持一致,效果就是根据文章顺序将图表或公式的编号引入正文,可避免在文章中间插入图表和公式导致后面的编号重排。
2.2.5 脚注
在需要的位置使用 \footnote{}
命令可以在页面底部生成一个脚注,{}内为脚注内容。
2.3表格与图片
2.3.1 图片
要在正文中插入图片,首先需要在导言区加入graphicx
宏包,并将图片文件复制到.tex
文件的同级目录下,正文中插入图片的命令为:\includegraphics[⟨options⟩]{⟨filename⟩}
,[]
内进行参数设置,主要是进行图片的放缩,{}
内填入图片的文件名,最好填入文件格式后缀(.jpg
,.png
等)。但插入图片一般需要标题和交叉引用,所以一般以figure
浮动体的形式插入图片,最终代码如下:
%%% 以下为导言区需添加的内容
\usepackage{graphicx}
%%% 以下为正文需添加的内容
\begin{figure}[htbp]% htbp表示浮动体插入位置的选择优先级:h(当前位置,即代码所处的上下文)->t(顶部)->b(底部)->p(单独成页),可按照需求调整htbp的顺序。
\centering % 居中
\includegraphics[width=textwidth]{} %width=textwidth表示图片与文本等宽
\caption{} %设置标题
\label{} %设置标签
\end{figure}
以上的浮动体后有个选项[htbp]
,表示浮动体插入位置的选择优先级:h(当前位置,即代码所处的上下文)->t(顶部)->b(底部)->p(单独成页),可按照需求调整htbp的顺序。
2.3.2 表格
设置表格使用tabular
环境,后面的{}
内决定各列的对齐方式(居中/左/右)和列数,环境中使用\hline
作为横线,&
作为各列的分隔符,每一行结束后使用\\
进行换行,但插入表格一般需要标题和交叉引用,所以一般使用table
浮动体来进行表格插入,以下为设置表格的命令:
\begin{table}[htbp]
\centering
\begin{tabular}{cc}% {}中的字母个数代表表格的列数,其中c表示居中,也可以使用r或者l代替,代表右对齐/左对齐;如果需要添加表格的竖线,可在此处使用|c|c|命令进行设置,|表示竖线的位置。
\hline %表格间的横线
& \\ % 每一列之间使用&分隔,此行结束后使用//进行换行,注意保证实际列数和上面设置的列数一致。
& \\
\hline %表格间的横线
\end{tabular} % 以上设置为一个2×2的表格
\caption{} %设置标题
\label{} %设置标签
\end{table}
在科研论文中,使用最多的其实就是三线表,所以下面再给出三线表的代码,注意在导言区添加宏包。与上述普通表格的区别仅在于表格间的横线命令不同,使用\toprule
,\midrule
, \bottomrule
三条线代替了普通的表格线条。
%%% 以下为导言区需添加的内容
\usepackage{booktabs}
%%% 以下为正文需添加的内容
\begin{table}[htbp]
\centering
\begin{tabular}{cccc}% {}中的字母个数代表表格的列数,其中c表示居中,也可以使用r或者l代替,代表右对齐/左对齐。
\toprule %表格间的横线
& & & \\ \midrule
& & & \\
& & & \\
\bottomrule %表格间的横线
\end{tabular}% 以上设置为一个3×4的表格
\caption{} %设置标题
\label{} %设置标签
\end{table}
此处推荐一个可在线将Excel表格转LaTeX代码的网站--Create LaTeX tables online,可减少手打表格的工作量。
2.4 公式
2.4.1 基本公式环境
-
行内公式(句中的数学公式或者数学符号)使用
$equation$
形式进行设置; -
不带编号的行间公式(单独成行的数学公式)有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设置:
-
$$equation$$
,两个$$
符号位于公式首尾位置; -
\[equation\]
,\[
和\]
符号位于公式首尾位置; -
\begin{equation*} equation %此处填入公式内容 \end{equation*}
- 有编号的行间公式一般使用以下命令进行设置,公式编号会自动生成,在正文中使用
\ref{key}
即可引用对应的公式。
\begin{equation}\label{key}
equation %此处填入公式内容
\end{equation}
2.4.2 常用数学符号
为了提高效率,可使用mathpix工具进行公式识别,提高公式输入速度。
基本上常用的符号都可以在LaTeX符号大全查找到,以下仅列出最常用的符号:
\alpha -> \(\alpha\) | \theta -> \(\theta\) | \beta -< \(\beta\) | \gamma -< $\gamma $ | \delta -< \(\delta\) | \epsilon -< $\epsilon $ |
---|---|---|---|---|---|
\varepsilon -< \(\varepsilon\) | \eta -< \(\eta\) | \mu -< \(\mu\) | \lambda -< \(\lambda\) | \pi -< $\pi $ | \rho -< \(\rho\) |
\sigma -< \(\sigma\) | \tau -< \(\tau\) | \phi -< \(\phi\) | \varphi -< \(\lambda\) | \Phi -< $\Phi $ | \omega -< \(\omega\) |
下面是最常用的公式符号:
-
上下标:在 LATEX 中用 ^ 和 _ 标明上下标,如
x_{b}^{a}可表示:
\(x_b^a\),上下标有多个符号时必须使用{}括起来; -
文字:如需在数学环境下输入公式,可使用
\text{}
命令。 -
分数与根号:
\frac{a}{b}
表示分数\(\frac{a}{b}\);\sqrt[n]{a}
表示根式\(\sqrt[n]{a}\) (二次根式时[]
可省略); -
关系符:LATEX 常见的关系符号除了可以直接输入的 =,>,<,其它符号用命令输入,常用的有不等号 \(\ne\)(
\ne
)、大于等于号 \(\ge\) (\ge
) 、小于等于号 \(\le\) (\le
) 、约等号 \(\approx\)(\approx
)、等价 \(\equiv\) (\equiv
)、正比 \(\propto\) (\propto
)、相似 \(\sim\) (\sim
) 等等。 -
算符:LATEX 中的算符大多数是二元算符,除了直接用键盘可以输入的 +、−、∗、/,其它符号用 命令输入,常用的有乘号 \(\times\) (
\times
)、除号 \(\div\) (\div
)、点乘 \(\cdot\) (\cdot
)、加减号 \(\pm\) (\pm
) / \(\mp\) (\mp
) 等等。 -
巨算符:包括求和\(\sum\)(
\sum
)、积分\(\int\)(\int
)、连乘\(\prod\)(\prod
)等符号,使用时可直接用_
和^
设置上下限。 -
括号:为了保证括号成对出现,且大小随着位置变化,使用
\left
和\right
命令紧跟括号符号,例如:\(\left(a\left[\frac{a}{b}\right]\right)\)(\left( a \left[ \frac{a}{b} \right] \right)
)
2.4.3 多行公式
目前最常用的是 align 环境,将公式用 & 隔为两部分并对齐,如下
源代码为:
\begin{align}
a & = b + c \\
& = d + e
\end{align}
但align
环境会给每行公式都编号。可以用 \notag
去掉某行的编号。
如果是将多个公式组在一起公用一个编号,编号位于公式的居中位置。可使用aligned
、gathered
等环境,与equation
环境套用。注意前面调用宏包\usepackage{amsmath}
,例如:
%%% 以下为导言区需添加的内容
\usepackage{amsmath}
%%% 以下为正文需添加的内容
\begin{equation}
\begin{aligned}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end{aligned}
\end{equation}
以下给出本文的源码,可用于测试各个命令的用途:
\documentclass{ctexart}
\usepackage{booktabs}
\usepackage{graphicx}
\usepackage{lipsum}
\usepackage{amsmath}
\begin{document}
\tableofcontents
\newpage
\section{空格与换行}
LATEX 源代码中,连续的若干个空白字符(空格键输入)视为一个空格。一行开头的空格忽略不计。\ ,\quad,\qquad ,可生成不同长度的空格符;\\用于换行
\section{注释与转义符}
LATEX 用 \% 字符作为注释,要输入一些特殊符号时,需要使用转义符+特殊符号的模式进行输入,例如:\# \$ \% \& \{ \} \_
%%这里是注释
\section{章节和目录}
\section{图表}
Hello World!!! 图\ref{fig1}和普通表\ref{tab1},三线表\ref{tab2}如下所示\footnote{这是一个脚注}:
\begin{figure}[htbp]
\centering
\includegraphics[scale=0.9]{a.png}
\caption{要插入的图片}\label{fig1}
\end{figure}
\begin{table}[htbp]
\centering
\begin{tabular}{|c|c|}
\hline
a & b \\ \hline
d & c \\
\hline
\end{tabular}
\caption{普通表格示例}\label{tab1}
\end{table}
\begin{table}[htbp]
\centering
\begin{tabular}{cccc}% {}中的字母个数代表表格的列数,其中c表示居中,也可以使用r或者l代替,代表右对齐/左对齐。
\toprule %表格间的横线
a & t & e& f\\ \midrule
b & u & o& h\\
v & b & n& m\\
\bottomrule %表格间的横线
\end{tabular}% 以上设置为一个3×4的表格
\caption{三线表} %设置标题
\label{tab2} %设置标签
\end{table}
\section{公式}
行内公式:$a=b+c$
行间公式
\begin{equation*}
a=b+c
\end{equation*}
$$
a=b+c
$$
\[
a=b+c
\]
带编号的公式\ref{eq1}:
\begin{equation}\label{eq1}
a=b+c
\end{equation}
常用的符号
$\alpha$ $\theta$ $\beta$ $\gamma $ $\delta$ $\epsilon $ $\varepsilon$ $\eta$ $\mu$ $\lambda$ $\pi $ $\rho$
$\sigma$ $\tau$ $\phi$ $\lambda$ $\Phi $ $\omega$
上下标:在 LATEX 中用 \^ 和\_ 标明上下标,如x\_{b}\^{a}可表示:`$x_b^a$,上下标有多个符号时必须使用\{\}括起来;
- 文字:如需在数学环境下输入公式,可使用`\text{}`命令。
- 分数与根号:分数$\frac{a}{b}$; 根式$\sqrt[n]{a}$
- 关系符:LATEX 常见的关系符号除了可以直接输入的 =,>,<,其它符号用命令输入,常用的有不等号 $\ne$大于等于号 $\ge$ 、小于等于号 $\le$ 、约等号 $\approx$、等价 $\equiv$ 、正比 $\propto$、相似 $\sim$ 等等。
- 算符:LATEX 中的算符大多数是二元算符,除了直接用键盘可以输入的 +、−、∗、/,其它符号用 命令输入,常用的有乘号 $\times$ 、除号 $div$ 、点乘 $\cdot$、加减号 $\pm$ / $\mp$ 等等。
- 巨算符:包括求和$\sum$、积分$\int$、连乘$\prod$等符号,使用时可直接用\_和\^设置上下限。
- 括号:为了保证括号成对出现,且大小随着位置变化,例如:$\left(a\left[\frac{a}{b}\right]\right)$
多个编号:
\begin{align}
a & = b + c \\
& = d + e
\end{align}
一个编号:
\begin{equation}
\begin{aligned}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end{aligned}
\end{equation}
\end{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