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設備文件名
(1)為什么需要設備文件名
上一篇文章講解的分區和格式化。那系統的整個分區流程就完了嗎?
其實還沒有,如果是Windows系統的話,再需要一步就可以使用分區了。
就是給分區加上盤符,相當於Windows系統的C盤,D盤等,如下圖:
因為Windows系統是圖形化界面,操作起來比較簡單,而且比較自動化。
通常使用分區軟件會自動分配盤符。
如果我們需要修改盤符也是非常簡單的,如下圖:
而Linux系統於Windows系統稍微有些差別。
因為Linux系統開始安裝的時候是純字符的,沒有圖形化界面,要如何找到分區呢?
也就是說,我要先找到一個分區,才能給他分配盤符。
所以Linux系統中就多了一步,就是Linux系統中會給所有硬件都起一個名字,這個名字就是設備文件名。
有了這個硬件名稱,就能找到該分區,找到該分區,就能給分區分配盤符了。
(2)硬件設備文件名命名規則
提示:
- 上圖紅框內為重點,第二項最重要。這兩項主要是分區設備名的命名規則。
hd
和sd
代表硬盤的接口類型。
a
代表第一塊硬盤,b
就代表第二塊硬盤,以此類推。
1
代表第一個分區,2
代表第二個分區,以此類推。 - IDE接口是很古老的接口類型了,接近淘汰。目前只有光驅再用。
注意:Linux系統是自動識別這些接口的,並且自動命名,你能看懂就可以。
練習:sdb5
怎么解釋:第二塊硬盤的第一個邏輯分區。
原因:看下圖就明白了
1、2、3、4這四個分區號只能分配給主分區和擴展分區,邏輯分區只能從5開始,這是強制規定。
2、掛載點
- 掛載點就相當於Windows系統中的盤符。
- 掛載點和Windows系統下的盤符還是有點區別的。
Windows系統下的盤符是用ABCD字母來代表。
而Linux系統是使用已經存在的空目錄作為掛載點。 - 但是盤符和掛載點的作用基本上是一樣的,都是訪問分區的進入點。
3、掛載
(1)什么是掛載
把設備文件名和掛載點連接起來的過程,叫做掛載。(掛載是一個動作,掛載點是名詞)
(2)掛載前的分區要求
1)必須分區
/
(根分區)swap
分區(交換分區)
如果真實內存小於4GB,swap
位內存的兩倍。
如果真實內存大於4GB,swap
和內存一致。
實驗環境,不大於2GB,推薦創建該分區。
說明:
swap
分區就把它當成虛擬內存,就是當真實機內存不夠的時候,拿這部分硬盤來頂替內存,來提升計算機性能的。swap
分區是給Linux內核用的,普通用戶是沒有辦法往里寫入數據的。
2)推薦分區
/boot
(啟動分區,1GB)
說明:
- 如果根分區寫滿數據,就會導致無法開機。因為無論是Windows系統還是Linux系統,在系統啟動的時候,都會釋放一部分臨時文件,需要占用一定的空間。這部分空間需求不大,可能就需要幾十MB而已。但是你的分區都寫滿了,臨時文件釋放不了,你的系統就無法啟動。
Red Hat 7
要求1GB,Red Hat 6
要求200MB。- 建議一定要分配
/boot
分區。
3)常用分區
/home
(用於文件服務器)
好處是如果有攻擊文件,只干擾這個分區,其他分區不受限制。從安全性和管理方便程度都會明顯提升。/www
(用於Web服務器)
根下沒有www目錄,是自定義的一個目錄。好處同上。
說明:
Linux系統中,理論上所有的空目錄,包括新建目錄都可以作為掛載點。但是根分區下有幾個極特殊目錄,比如/bin/
目錄、/lib/
目錄、/etc/
目錄,這幾個目錄必須和根在同一個目錄下的,也就是不能分區。
(3)小結(重點)
理解下圖:
如果從Linux系統來看文件系統結構,根分區是最高級目錄,下邊所有的目錄都是他的子目錄。
但是從右邊的硬盤角度來看,如果給/boot
目錄和/home
目錄單獨分區,這兩個目錄就會單獨有自己的存儲空間。
也就是說,如果要是給/home
目錄單獨分區,往/home
目錄中寫數據,數據會寫入/home
自己的硬盤空間里。
而往剩下沒有單獨分區的目錄中存儲數據,會寫入根的存儲空間中。
總結:從Linux系統上看,根目錄是最高級目錄,剩下的都是根的子目錄。但是從硬盤上來看, 如果給一個目錄單獨分區,就會有它自己獨立的存儲空間,網該目錄寫入數據,就會把數據存儲到自己的空間中。而不是單獨分區的目錄,寫入數據的時候,數據會存儲在根的存儲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