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了就忘』Linux基礎 — 13、Linux系統的分區和格式化


1、Linux系統的分區

(1)磁盤分區定義

磁盤分區是使用分區編輯器(Partition Edlitor)在磁盤上划分幾個邏輯部分。碟片可以被划分成數個分區(Partition),不同類的目錄與文件可以存儲進不同的分區。

是不是看不太明白,其實就是把一塊大硬盤,按照你的需求,把它分成若干個邏輯上的小硬盤,這個過程就是分區。(並沒有把硬盤掰成幾瓣,所以不是物理上的分區)。

磁盤分區是為了存儲和讀取數據的方便。

(2)兩種分區表形式

  • MBR分區表(主引導記錄分區表):最大支持2.1TB硬盤,最多支持4個分區。
  • GPT分區表(全局唯一標示分區表):GPT支持9.4ZB硬盤(1ZB=1024PB,1PB=1024EB,1EB=1024TB)。
    理論上支持的分區數沒有限制,但Windows限制128個主分區。

注意:分區表的格式在Windows系統和Linux系統都是一樣的。因為分區在操作系統的底層,先要進行分區,在分區之上在安裝操作系統。

(3)MBR分區類型

  • 主分區:最多只能有4個。
    是每塊硬盤最多支持4個主分區。
    如果你電腦里有兩塊硬盤,最多就支持8個主分區。
  • 擴展分區:(把其中一個主分區拿出來,作為擴展分區)
    最多只能有1個。
    主分區加擴展分區最多有4個。
    擴展分區不能寫入數據,擴展分區里能包含更多的邏輯分區(最多支持至少10個)。
  • 邏輯分區:只能在擴展分區里划分。

提示:擴展分區的作用是突破只有4個主分區的限制。並不是非要分配三個主分區之后才能分擴展分區,但是一定要有一個分區是主分區。

2、Linux系統的格式化

有了分區之后,還不能直接在分區里寫數據,因為要需要進行一步格式化操作。

(1)格式化定義

格式化又稱邏輯格式化,它是指根據用戶的需求選定的文件系統(如FAT16、FAT32、NTFS、EXT2、EXT3、EXT4等),在磁盤的特定區域寫入特定數據,在分區中划出一片用於存放文件分配表、目錄表等用於文件管理的磁盤空間。

(2)格式化說明

  • 格式化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清空數據,格式化的目的是為了寫入文件系統
  • Windows系統中常用的文件系統為FAT16、FAT32、NTFS。
  • Linux系統中常用的文件系統為EXT2、EXT3、EXT4。在Red Hat 7中使用的是XFS,Red Hat 6中用的是EXT4。
  • 文件系統之間具體的區別,不用過細的了解,你要知道的是越先進的文件系統,支持越大的分區,支持越大的單個文件,讀寫速度越快,越安全。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