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了就忘』Linux基礎命令 — 19、目錄操作的相關命令


1、ls命令

ls是最常見的目錄操作命令,主要作用是顯示目錄下的內容。

  • 命令名稱:ls
  • 英文原意:list
  • 所在路徑:/bin/ls
  • 執行權限:所有用戶。
  • 功能描述:顯示目錄下的內容。
[root@localhost ~] # ls [選項] [文件名或目錄名]
選項:
  -a:顯示所有文件
  --color=when:支持顏色輸出,when的值默認是always(總顯示顏色),也可以是never(從不顯示顏色)和auto(自動)
  -d:顯示目錄信息,而不是目錄下的文件
  -h:人性化顯示,按照我們習慣的單位顯示文件大小
  -i:顯示文件的i節點號。理論上i節點號不重疊。
  -l:長格式顯示(long list)

以上是ls命令,比較常用的選項。

用法演示:

roota192~1#1s-1
總用量44
rw------.1 root root 1243 12月21 23:34 anaconda-ks.cfg
rw-r--r-.1 root root 28250 12月21 23:34 install.Log
rw-r--r--.1 root root 7572 12月21 23:32 install.log.syslog

2、cd命令

cd是切換用戶所在目錄的命令,這個命令的基本信息如下。

  • 命令名稱:cd
  • 英文原意:change directory
  • 所在路徑:Shell內置命令。
  • 執行權限:所有用戶。
  • 功能描述:切換所在目錄。

(1)絕對路徑和相對路徑

  • 絕對路徑:以根目錄為參照物,從根目錄開始,一級一級進入目錄。
  • 相對路徑:以當前目錄作為參照物,進行目錄查找。
  • 路徑的最后一個/,表示路徑下,有也可以,沒有也行。

(2)cd命令的簡化用法

特殊符號 作用
~ 直接回車 代表用戶的家目錄
- 代表上次所在目錄
. 代表當前目錄
.. 代表上級目錄

3、pwd命令

pwd是查詢所在目錄位置的命令,基本信息如下:

  • 命令名稱:pwd
  • 英文原意:print name of current/working directory
  • 所在路徑:/bin/pwd
  • 執行權限:所有用戶。
  • 功能描述:查詢所在的工作目錄位置。
[root@192 ~]# pwd
/root

4、mkdir命令

mkdir是創建目錄的命令,基本信息如下。

  • 命令名稱:mkdir
  • 英文原意:make directories
  • 所在路徑:/bin/mkdir
  • 執行權限:所有用戶。
  • 功能描述:創建空目錄。

mkdir命令格式如下:

[root@localhost ~]# mkdir [選項] 目錄名
選項:
  -p:遞歸建立所需目錄

[root@192 ~]# mkdir abc
[root@192 ~]# ll
總用量 48
drwxr-xr-x. 2 root root  4096 12月 28 00:19 abc

同時創建多級目錄,示例如下:

[root@192 ~]# mkdir 123/456/789
mkdir: 無法創建目錄"123/456/789": 沒有那個文件或目錄
[root@192 ~]# mkdir -p 123/456/789
[root@192 ~]# 

提示:

LInxu系統不允許在一個文件夾內出現同名的目錄和文件。
如下圖所示:
image

5、rmdir命令

既然有建立目錄的命令,就一定會有刪除目錄的命令rmdir,其基本信息如下。

  • 命令名稱:rmdir
  • 英文原意:remove empty directories
  • 所在路徑:/bin/rmdir
  • 執行權限:所有用戶。
  • 功能描述:刪除空目錄。
命令格式
[root@localhost ~] # rmdir [選項] 目錄名

練習:
[root@192 ~]# rmdir 123
rmdir: 刪除 "123" 失敗: 目錄非空

提示:
rmdir命令的作用十分有限,因為只能刪除空目錄,所以一旦目錄中有內容,就會報錯。
這個命令比較“笨”,所以我們不太常用。后續我們不論刪除的是文件還是目錄,都會使用rm命令。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