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5年前,某個國家一共有10個一籃子生活必須品(包括吃,穿,住,行的所有的必需品),這個國家發行了100萬貨幣,一共有10個人。那么這個國家的毎個籃子生活必須品價值10萬。
假設這10個人每人得到了10萬元收入,則每個人剛好分配了一個籃子。
實際情況是,這10個人中,有人得到了10萬元,有人得到了8萬元,有人得到12萬元。那么這10個籃子通過在品質上的差別有所區分,賣給這10個人,剛好1人1份,只不過有的品質略好些,有的品質略差些。 時間過了5年,這個國家增加到20個一籃子生活必須品,人口還是10個人,但是發行了1000萬的貨幣,那么這個國家的毎個籃子生活必須品價值50萬。價格翻了5倍。如果每個人平均是100萬,則每個人可以得到2籃子生活必需品,生活提高了。但實際上是,這10個人中,4個窮人每人還是10萬,3個普通人每人是20萬,剩下3個富人每人300萬。
這3個富人共900萬可以買掉18個一籃子生活必需品。剩下7個人只能分配到2個一籃子生活必需品。這樣勢必有人會餓死。而且無論是窮人還是普通人都買不起任何一個一籃子生活必需品。社會不可能只有富人才配生存,沒有窮人,富人就不會存在。
因此必須有一項物品能夠從一籃子生活必須品中剝離出來,吸收掉富人龐大的資金,同時也要讓窮人和普通人能夠買的起一籃子生活必需品中能夠維持生命的最基本的生活品。
於是就要把一籃子生活必須品進行拆分。找到一項物品,不擁有不會餓死,但擁有能夠讓人過的舒服,具備高的使用價值,能夠保存,具備稀缺性。
這個東西就是具備產權房屋(注意不是使用權),而一籃子生活必須品中其他的東西都不具備這個條件。 吃的不能保存,
衣服不具備稀缺性,
土地和房屋,是生產,居住,商業貿易的必需品,可以保存,具備稀缺性,富人擁有房屋土地的所有權可以租給普通人和窮人進行生產和居住。土地和房屋超過租金部分的溢價就變成了富人中吸收資金,炫耀財富的特殊品。
所以請注意,真正吸收大量發行的被富人擁有的貨幣的,是土地和房屋超過租金部分的溢價,所以房屋的租售比很低是貨幣大量發行造成的。房屋土地租金成為了新的一籃子貨幣中的必需品,而房屋土地所有權被剝離出來變成了富人之間貨幣再分配的游戲。 這樣一籃子生活必須品進行了重新定義,本來包括的房屋,變成了房屋租金,而房屋所有權被從一籃子生活必須品中剝離出來,變成了吸收富人多出來的貨幣的奢嗜品。而一籃子生活品分成兩大類,即最基本的和品質高的。
最基本的又變成了10萬一個,保證這個國家的4個窮人可以每人得到一份。
品質高的,20萬一個,3個普通人和3個富人每人得到一份就可以得到較好品質的生活。
多出來的840萬,就是房屋的所有權,供3個富人擁有。房屋所有權的價格遠高於租金,這是因為房屋所有權已經變成了富人炫耀的資本,身份的象征。 因此說,高房價的根本原因是由於貨幣發行泛濫和收入分配不公。這個根本問題不解決房價不可能下降。
而且單純的依靠行政手段讓房價下跌不但不能抑制通貨膨脹,多出來的流動泛濫的貨幣得不到有效吸收,會推動生活必需品上漲,使窮人的生活更加艱難。 當然,有人的說,這多出來的840萬為什么不投入到創新領域帶動需求,增加一籃子生活必須品的品質。
這顯然是不現實的,900萬的財富集中在3個人手里,剩余7個人總共只分到100萬,而平均一籃子生活必需品的價格是50萬,7個人應該有350才能滿足生活需要。購買力的不足一定會使遠離生活必須品的任何東西都沒有市場。
高房價,低租金是貨幣泛濫發行和分配不公的必然結果,而不是推動通貨膨脹的,阻礙實體經濟發展的原因。
貨幣泛濫和分配不公才是實體經濟發展困難,房價高企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