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缺陷的度量、分析和統計


一、缺陷度量

  缺陷的度量方法比較多,其中常用的度量方法有:缺陷密度(軟件缺陷在規模上的分布)、缺陷率(缺陷在時間上的分布)、整體缺陷清除率、階段性缺陷清除率、缺陷趨勢、預期缺陷發現率等。

  1.缺陷密度=已知缺陷的數量/產品規模。產品規模的度量單位可以是文檔頁、代碼行、功能點。

  2.缺陷率的通用概念是一定時間范圍內的缺陷數與錯誤幾率的比值。

  3.整體缺陷清除率=已發現的缺陷/潛在的缺陷。由於潛在的缺陷不容易估算,所以將潛在的缺陷設置為已發現的缺陷+以后發現的缺陷。

先引入幾個變量。F為描述軟件規模用的功能點;D1為在軟件開發過程中發現的所有缺陷數;D2為軟件發布后發現的缺陷數;D為總的缺陷數。因此D=D1+D2。

  對於應用軟件項目,從不同的角度估算軟件質量:

  質量=D2/F

  缺陷注入率=D/F

  整體缺陷清除率=D1/D

  4.缺陷趨勢是在一定周期時間或一定階段內,產生/發現缺陷的動向或規律,是缺陷率按時間或按階段增長/下載的動態分布。

  5.缺陷發現率是描述特定時間段內發現缺陷數的一種度量指標。計算測試人員各自發現的缺陷數總和除以各自花費的測試時間總和。

    缺陷發現率=∑提交缺陷個數/∑執行測試的有效時間(小時)

  缺陷發現率可以當做幫助自己判斷測試是否可以結束、預測產品發布日期的重要度量。如果缺陷發現率降到規定水平一下,通常都會做好產品發布的准備。

二、缺陷分析

  缺陷分析是將軟件開發各個階段產生的缺陷信息進行分類和匯總統計,計算分析指標,編寫分析報告的活動。缺陷分析也可以用來評估當前軟件可靠性,並且預測軟件產品的可靠性變化。另外通過缺陷分析達到缺陷預防的目標,是缺陷管理的核心任務之一。

缺陷分析的步驟:

  1.記錄缺陷。記錄缺陷不應僅滿足於記錄缺陷的表面症狀。而是要試圖發現缺陷的根本原因。在測試的時候不應將產品看作一個黑盒,而應向開發人員那樣了解產品的內在,包括深入源代碼,理解產品的設計和實現。

  2.對缺陷進行分類,找出那些關鍵的缺陷類型,進一步分析缺陷產生的根源,針對性制定改進措施。缺陷分析非常關鍵的一步就是尋找一個預防類似缺陷再次發生的方法。

  3.缺陷預防分析,它是整個缺陷分析過程的核心。缺陷分析提供了兩個非常重要的參數,一個是缺陷數量的趨勢,另一個是缺陷修復的趨勢。缺陷趨勢就是將每個月新生成的缺陷、每月被解決的缺陷數和每月遺留的缺陷繪制成缺陷趨勢圖。

  4.最后一步就是編寫缺陷分析報告,繪制缺陷分析圖。

  缺陷分鍾中,常用的主要缺陷參數有4個:1狀態——缺陷的當前狀態;2優先級;3嚴重性;4起源——熬制缺陷的起源故障及其位置或排除該缺陷需要修復的構建。

三、缺件缺陷統計

  1.軟件功能模塊的缺陷統計

  2.軟件嚴重程度統計

  3.缺陷類型統計(例如:接口、功能、架構、邏輯/算法、需求文檔、其他)

  4.缺陷趨勢圖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