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網絡設備基礎
1、交換機(switch),是一種用於電(光)信號轉發的網絡設備。可以為接入交換機的任意兩個網絡節點提供獨享電信號通路,工作在第二層、第三層。最常見的是以太網交換機,下圖是華為S2700系列。
2、交換機分類方法:
交換機常見端口:
- Serial端口:高速同步串口,與廣域網連接,可連接DDN、幀中繼、X.25、PSTN等網絡。
- Console端口:初次配置控制台端口,利用終端仿真程序,如超級終端、SecureCRT對路由器進行本地配置。
- RJ-45端口:以太網口,通過雙絞線連接局域網,有的標識ETH,有的標識為10/100b TX。
- AUX端口:遠程配置路由器,連接Modem。
3、交換機的堆疊和級聯
4、交換機三層分級結構圖
5、交換機性能參數
6、路由器(Router):用來連接不同局域網,路由器可以學習和傳播各種路由信息,根據路由信息將網絡中的分組轉發到正確的網絡中。路由器工作在第三層,具有局域網和廣域網兩種接口。通過路由表為進入路由器的數據分組選擇最佳路徑,並將分組傳輸到適合端口。
7、路由器分類:
- 骨干路由器:主干網絡互聯,如國家級、省級骨干網的互聯。
- 企業及路由器:用於一個企業出入口,提供多種功能,完成企業組網。
- 接入級路由器:小型企業或者部分組網。
8、常見的幾種配置方式:
Console方式:沒有ip地址的網絡設備(新),通過console線纜與pc的com相連,通過超級終端登錄設備,以命令行方式實現配置。
telnet方式:有IP地址的網絡設備,並確保PC與網絡設備的連通。
Web方式:有ip地址,並且內置有web頁面。
9、交換路由的操作系統VRP:華為公司為其網絡設備開發的系統。用戶通過運行命令行CLI,對網絡設備進行設置。
10、交換和路由中廣播域和沖突域:
- 沖突域:在同一個沖突域中每個節點都能收到所有被發送的幀。交換機的每一個端口都是一個沖突域。
- 廣播域:網絡中能接收任一台設備發出的廣播幀的集合。每一個路由器端口都是一個廣播域。
12、配置交換機
13、通過Telnet到交換機
14、#配置以太網接口GE0/0/1在自協商模式下協商速率為100Mb/s
15、#配置以太網接口GE0/0/1在自動協商模式下雙工模式為全雙工模式
16、查看交換機MAC、VALN下的MAC綁定
17、路由器的配置:
18、路由器靜態路由:實現R1、R2兩者之間相互ping通。
- 先配置各接口IP地址
- 配置靜態路由
- 再ping ipv6驗證或display ipv6 routing
配置接口及靜態路由
二、交換機VLAN實驗
1、交換機GVRP:VLAN注冊協議,在VALN增加、刪除、調整時自動發廣播,保持全網所有交換機VLAN信息一致。
GVRP把交換機分成3種注冊模式:
- Normal模式:vlan增刪改,廣播保持一致。
- Fixed模式:只傳播手動配置的Vlan信息。
- Forbidden模式:只傳播VLAN1不傳播其他VLAN。
交換機默認:透明模式,VLAN1。
2、基於接口划分vlan:靜態vlan(重點)
3、基於MAC划分VLAN:動態vlan(了解)
4、基於GVRP的vlan配置實驗:交換機S1創建vlan2,S2可以學到並ping通。
第一步、交換機S1基本配置
第二步、配置交換機GVRP,S2參考配置
第三步、配置交換機S1端口,S2參考配置
三、交換機STP實驗
1、配置環網中設備生成樹協議工作在STP模式。
3、交換機生成樹協議STP配置:路徑值
四、動態路由RIP實驗
1、動態路由RIP:距離矢量,拓撲下圖
第一步、配置接口IP
第二步、配置RIP協議
第三步、驗證結果
dis ip routing
五、RIP與BFD聯動
1、BFD:雙向轉發檢測,可以實現鏈路快速檢測,BFD通過與上層路由協議聯動。主鏈路發生故障時,快速切換到另一條。
第一步、配置接口IP
第二步、配置RIP協議
第三步、配置BFD聯動
第四步、驗證
六、動態路由OSPF
1、OSPF:開放最短路徑優先協議,路由器之間通過網絡接口狀態LSA建立鏈路狀態數據庫(鄰居表),使用Dijkstra算法來計算最短路徑,每個路由器使用這些最短路徑構造(路由表)。
原理過程:發Hello報文建立鄰接表(鄰居表)-形成鏈路狀態數據庫(拓撲表)-SPF算法形成路由表(路由表)
OSPF采用觸發更新;和30分鍾周期更新。支持不連續子網和CIDR。
1、OSPF拓撲
第一步、配置R1接口:R2、R3、R4參考配置
第二步、配置R1的OSPF:R2、R3、R4參考位置
七、動態路由IS-IS
1、IS-IS:中間系統-中間系統。
二、IS-IS拓撲
第一步、配置接口IP(同之前配置方法)
第二步、配置R1的IS-IS:(R2、R3參數配置)
八、BGP(了解)
1、BGP:邊界網關協議,在自制系統AS之間選擇最佳路由,距離矢量。路由采用增量更新,允許CIDR和VLSM,支持鑒別驗證等。分EBGP(外部)和IBGP(內部)
第一步、配置R1到R4接口IP
第二步、配置IBGP:R2、R3、R4
第三步、配置EBGP
第四步、配置R1發布路由
第五步、配置R2引入路由
九、ACL
- ACL:訪問控制列表,可以根據源地址、目標地址、源端口、目標端口、協議信息對數據包進出過濾控制。
- 兩個方向:入口inbound是指數據流進入路由器、出口outbound是數據流從路由器流出。
- 兩種動作:允許permit、拒絕deny。
4、基本ACL:編號2000~2999
- 1、進入系統 2、配置編號 3、ACL列表
- 基本ACL,基於源地址,放置到目的端路由器。
高級ACL實驗:限定用戶在特定時間訪問特定服務器
第一步:配置IP、配置VLAN、VLANIF
第二步:配置基於時間的ACL訪問規則等。
第三步:配置基於ACL的流分類策略。
第四步:應用基於ACL的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