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圖是高校畢業生人數增長圖:

因為我是2013年上大學的,2013年畢業生數量是699萬,我記得很清楚。短短8年時間,這個數值漲了200萬。
8年時間,畢業生數量漲了30%,然而就業崗位並沒有多30%,經濟反而下滑了,這就造成了全方位內卷。
先說一下我熟悉的IT業,這是內卷重災區。
15年左右,互聯網還在蓬勃發展期,崗位非常多。當時是什么情況,華為來武大華科要人,只要你是個人,心理正常的,能通過心理測評的,就要你。阿里來招測試,你大學前三年完全混的,復習一個星期就能拿offer。現在呢,華為題目難成什么樣就不說了,我同學在騰訊搞測開,旁邊坐着3個實習生,2個交大的碩士,一個復旦的碩士。你要知道,放在5年前,測開可是本科生都看不上的崗位。(當然,工資還是比以前高的,我同學華為17年白菜價是12*16,現在應該翻了倍)
我同學17年本科畢業入某行信用卡中心。到19年,發現只招碩士了,於是我另一同學讀完兩年專碩進了。到今年你知道他們說什么嗎?“上海地區高校我們只看復旦交大碩士的簡歷,同濟都不看的。”
產品運營崗就更不說了,卷中卷。朋友去騰訊面試,居然很多是清北哈耶的,他交大碩士瑟瑟發抖。放5年前,普通985本科做個產品運營不是輕輕松松。
再說下金融和商科,這個不是很熟悉,我是道聽途說。
前幾年二本進的四大,現在居然有復旦金融專碩去。以前還有很多投行高端崗位,現在很多都沒有了,所以很多清北的卷體制去了。
那再來說體制。
我是不敢相信現在一個浙江省府辦面對清北的專項崗位有接近100個清北去搶。50個南京選調崗位有2400個985碩士去搶。(注意,這還是只限定了十幾所985,限黨員,學生干部,校級獎勵。就算都達標,你獎勵少了都選不上。)
我是不敢相信現在一個深圳的小學信息老師崗位有TOP2本科考慮去,放在5年前,二本師范可能都不願意去。
我是不敢相信現在一個蘇南事業編人才引進的崗位能有幾十個本211碩985(或QS前100)的去搶。
那考公務員難度如何呢?我可以用數據告訴你。以前都說計算機專業好考公務員,那今年是什么情況呢。國考一個限定計算機碩士的崗位競爭比大概是150:1;江蘇省考一個限定應屆生、計算機碩士且本科也要是計算機的崗位競爭比大概是60:1;深圳市考限定應屆生、計算機研究生且學校是985外加幾所廣東本地雙非的崗位,競爭比大概也是50:1。
當然,有卷的肯定也有不卷的。據我所知工地就不卷,土木專業基本上想就業就能就業。建築設計院也不卷,以前要求本碩985的院現在可能本碩211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