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面試,避開這幾點,成功幾率更大~~~


概述

又是一個大學畢業季,剛好最近幾年參與過很多面試,把其中遇到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面試場景總結出來和小伙伴聊聊,助力小伙伴跳過一些面試大坑(強烈希望)。

對於面試,有很多小伙伴認為只是聊技術、聊能力,其實不僅如此,下面是摘自百度百科對面試的定義:

面試是通過書面、面談或線上交流(視頻、電話)的形式來考察一個人的工作能力與綜合素質,通過面試可以初步判斷應聘者是否可以融入團隊。在特定場景下,以面試官對應聘者的交談與觀察為主要手段,由表及里測評應聘者的知識、能力、經驗和綜合素質等有關素質的考試活動。

接下來說的都是真實面試場景中的反例,其中有一條中招,很可能就被Pass了。

注意事項

1. 拒絕自我介紹

其實應聘者很少遇見拒絕自我介紹的,但的的確確存在,目前遇到了五例,找兩個典型的說說:

反例1:

疫情期間,公司都是通過電話或視頻的形式進行面試;收到投遞簡歷,人事會約定時間進行技術面。

面試開始時,通常會要求應聘者進行自我簡介,但應聘者卻反問:簡歷上不是寫的有嗎,是不是沒看?在面試官的要求下,他敷衍了事的說了一下,最后還補上一句:其他的都在簡歷上了。

其實到這,99%基本上被Pass了,后續的面試只是出於尊重而已。

反例2:

這個是一個人事朋友分享的,招聘一個行政職員,其中就遇到一位面試者,大概場景是這樣的,當應聘者坐下,開始進行面試:

面試官:簡單做一下自我介紹;

應聘者:簡歷上都寫了;

面試官:簡歷上寫了就不做介紹了?

應聘者:嗯;

最后面試官簡單聊了兩句,直接就說這個崗不太適合你,完成面試。

解讀:

面試時簡單的自我介紹其實不簡單,盡管簡歷上包含了全部有你要說的內容,也應該做好這個環節的介紹,面試官會通這一環節初步了解到你以下能力:

  • 語言組織能力:提前最好准備;很多都是簡歷上寫的可好,但組織起來還是零零散散;
  • 語言表達能力:提前做好准備,不要吞吞吐吐;
  • 溝通能力:通過自我介紹的方式能初步預判其溝通能力,再結合后續的雙向溝通,人見得多的面試官基本上就對應聘者的溝通能力有一個初步判斷。

自我介紹是應聘者第一次與面試官的交流,如果第一印象好了,接下的溝通肯定會順暢很多。

所以當拒絕自我介紹時,其實很大程度上就拒絕了這份工作;簡歷只是對應聘者的一個書面描述,也是企業篩選求職者的一種方式,並不能通過簡單的幾頁紙就能了解到應聘者的綜合能力。

2. 嫌棄面試問題,並頻繁反問面試官

綜合一些朋友的面試情況(不限於程序員),出現這種情況的應聘者還不少,我大概總結兩個原因:

  • 應聘者溝通有問題
  • 面試題太無厘頭

面試是雙向溝通的過程,如果真覺得面試題太無厘頭,可以表達自己看法,但不要出現嫌棄口吻和情緒,同時頻繁的反問面試官,他並非是針對你個人,所以互相尊重,保持好印象。

我參與面試時,會提前准備一些問題,但更多的時候會根據應聘者簡歷描述內容進行擴展溝通(所以簡歷內容一定要真實可靠),也遇到過嫌棄問題,又反問我的,有幾個工作五六年的,場景都很相似,如下:

我根據應聘者簡歷描述的技術進行溝通,回答的效果和簡歷描述簡直相差太多,所以考慮問一些經常用的:

我: MVC過濾器有哪些,說說他們的執行順序(簡歷上寫着熟悉MVC)。

應聘者:支支吾吾說了一些,沒在點上。突然來一句:你這些問題太不常用了,你給我說說。

我換了一種方式,讓應聘者描述項目類似權限、或異常日志等功能的實現,效果也不佳,准備問點基礎。

我:接口和抽象類的區別。

應聘者:都工作五、六年了還問這些,你給我說說有啥區別?

遇見這種情況的,很多都是有一些工作經驗的應聘者,但很明顯體現出應聘者的溝通方式是有問題的,在工作中經常會遇到需求、技術相關的問題,如果以上述應聘者的溝通方式很難融入團隊。

技術交流固然是好事,這些可以放到面試之后。在面試過程中建議最好不要反問面試官,本來面試時間就不長,不要浪費在這種對自己不利的交談中。

3. 面試時好高騖遠,不切實際

還記得有一次面試,小伙技術面感覺還不錯,然后就到領導那復試了,其中記得有一個場景:

領導:你后續有什么職業規划 ?

小伙不假思索說到:一年后干上部門主管,兩年后干上經理級別。(真是這么說的)

都說不想當將軍的兵不是好兵,但這位兄弟也太直接了;說的很有目標,但不切合實際,太空洞無物。

其實領導更多的是想通過這個問題了解到應聘者的計划制定能力、工作穩定性。

4. 不正面回答面試問題,滿嘴“跑火車”

對於這種情況,如果不及時回到面試問題上,我會中途打斷,要求正面回答問題;但有些應聘者,一場面試引導好幾次也糾正不過來,最后糊里糊塗的被Pass了(自我感覺良好)。

來個例:

面試官:說說最近這個項目的架構和難點;

應聘者:把業務說了一遍,與架構設計和遇到的難點半毛錢關系都沒有。

面試官打斷:你主要負責項目中的那些模塊,說說遇到的難點及解決措施;

應聘者:又說業務,說着說着把兼職培訓的工作也說了,然后對面試官說,我還可以推薦人(確定是來面試的嗎);

如果頻繁多次,這場面試會被面試官快速叫停,只能說這應聘者“隱藏太深,探不到底”,再換一個吧。

5. 面試沒准備,頻繁的說:這個好久沒用了,但只要有需求就可以做

對於技術面,這種情況遇到的肯定不少;在面試過程中,問到的技術點基本上都是平時經常遇到的,如果很多不確定或不知道,那得好好准備了。

在問到理論知識,有很多應聘者會說:理論記不清了,但會做。但當面試官模擬一個需求實現時,又說不好。

一些應聘者會在簡歷上寫熟悉Redis、熟悉Docker,有時候問完應用場景之后,會時不時聊一下常用的知識點和命令,比如:

面試官:Redis的數據類型有哪些,分別說說應用場景。

很多應聘者:用於緩存,常用的是string,其他類型好久不用忘了(就像是編程語言一樣,基本類型都能忘,不確定是不是真熟悉)。

面試官:Docker 刪除鏡像的命令。(只要用Docker,這個命令的使用頻率很高啦)

應聘者:命令太多了,忘了,不過給我個需求肯定能做。

其實對於技術上的知識點,要都記住不現實,但常用的別忘了。如果因為沒有做好准備,導致面試過程中很多回答不上來,面試官也不知道怎么給你定位。

有很多應聘者在面試快結束的時候總說:可能之前沒咋准備,所以有些問題回答的不好,后續補補就回來了;

就算最后能成功入職,可能就因為面試前沒准備,待遇就不一樣。

6. 簡歷看着很厲害,但一細探就開始忽悠

這個印象比較深,工作經驗8年了,項目經驗十幾個,其中有幾個項目都是上億元投資的大項目。技術簡介很豐富,分布式,微服務相關技術棧都列出來了,並標明熟悉和精通。當時自己面試經驗還不豐富,看着這簡歷着實有點慌(心想:面試大佬,我這個小將豈不是班門弄虎)。慌歸慌,但還得上。

根據“大佬”的介紹和簡歷,開始進行溝通討論,省略前奏,挑點重點:

我:大概說說最近這個項目集群部署的方案;

大佬:說一堆,發現大佬集群和分布式都區分不開;

我:Redis集群環境搭建,簡單說說吧(簡歷寫的搭建整個項目Redis集群環境)

大佬:說了一點哨兵模式,然后就草草結束了。

中間聊了一段時間,想着問點開發方面的。

我:簡歷中有提到,在項目框架搭建時有用模板模式,用偽代碼的形式描述一下實現過程

大佬:圍繞着簡單工廠模式說了一點,還是沒說到點上。

最后初步判斷“大佬”的確參與了大項目開發,但更多的是負責業務功能開發多一點,關於架構和設計知識只是初步了解,並沒有實際操作。

其實有很多類似於這樣“美化”簡歷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在簡歷篩選時獲得優勢,但最后可能因為這點導致最后面試不成功。

總結

上面匯總的注意事項附帶真實案例,從個人面試、領導面試、朋友面試中提取出來的,覺得這幾點比較重要,建議小伙伴注意避免。

一個被程序搞丑的帥小伙,關注"Code綜藝圈",和我一起學~~~
圖片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