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細胞測序技術
是指在單個細胞水平上對轉錄組或基因組進行擴增並測序,以檢測單細胞在基因組(結構變異-Structural Variations-SVs;拷貝數變異-Copy number variants-CNVs;單核苷酸變異-Single nucleotide variants-SNVs等),轉錄組學(RNA表達水平;轉錄本的選擇性剪接),表觀組學(DNA 甲基化等),蛋白組學多個組學的數據(如下圖所示)。
為什么要做單細胞測序以及如何實現單細胞測序?
單細胞測序技術的突出優點是可以從細胞圖譜的角度,探測細胞特異性以及細胞間的差異,探索細胞間的協同運作方式,研究組織異質性問題。根據細胞層面的特征對疾病進行深度刻畫。
目前的單細胞測序平台
大規模被使用的單細胞測序平台主要有以下五種:
10x Chromium Single Cell Gene Expression Solution;
BD Rhapsody? Single-Cell Analysis System;
Illumina? Bio-Rad? Single-Cell Sequencing Solution;
ICELL8 Single-Cell System;
C1? 單細胞全自動制備系統。
為什么要使用單細胞測序?
對於多細胞生物來說,細胞與細胞之間是有差異的。
比如說,受精卵從一個細胞開始分裂,並逐漸形成囊胚,最終發育成個體的時候,細胞與細胞之間的差異會越來越大:有的分化成神經元,有的分化成骨骼肌,各自表達着不同的遺傳信息,承擔着不同的生理功能。
又比如在腫瘤組織中,腫塊中心的細胞,腫塊周圍的細胞,淋巴轉移灶的細胞,以及遠端轉移的細胞,其基因組和轉錄組等遺傳信息,是存在差異的。而這種差異,在臨床上,可以決定該腫瘤對某種療法是否有效。
這就是所謂的遺傳信息的異質性。
傳統的研究方法,是在多細胞水平進行的。因此,最終得到的信號值,其實是多個細胞的平均,丟失了異質性的信息。為了讓大家能夠更加直觀地理解這個問題,看下面這張圖:
為了檢測某個蛋白質的表達量,可以用Western blot和流式細胞術來實現。但是,用Western blot的話,並沒有辦法區分上述的情況:目的蛋白只在10%的細胞中強表達,還是在50%的細胞里中等表達,還是在所有細胞中弱表達呢?因為最終電泳跑出來,就是一條差不多強度的帶。但如果用流式細胞術這種在單細胞水平對熒光強度加以測定的技術,就能區分上述的情況了。
同樣道理,單細胞測序能夠檢出混雜樣品測序所無法得到的異質性信息。而這將帶領整個遺傳學領域進入新的次元。
需要測多少細胞?
單細胞 RNA-seq 為我們了解組織的組成等提供非常好的工具,而單細胞測序的效果也取決於我們到底測多少細胞,一般而言幾百個細胞的單細胞測序不僅僅捕獲常見的細胞成分,對於一些稀少的細胞類型也會測到,不過,需要考慮的情況是我們捕獲細胞的方法是否具備一定的偏頗?比如不同類型細胞的大小?細胞的形態?是否會對細胞的獲取有所傾向?同時我們還需要考慮實驗產生的誤差,我們需要估計我們所操作的成功率,由於 RNA 降解,細胞的凋亡等,這些數據將會被排除,我們初始選擇的細胞個數往往會大於我們目標測序的細胞個數。
需要測多深?
如果我們使用 UMI 計數方法( UMI 計數,是指在建庫過程中,通過在引物上,增加隨機序列,則對於同一種 mRNA 連上同樣的 UMI 概率幾乎為 0,則我們可以忽略由於 PCR 造成的誤差,對於一種 mRNA,測到的 UMI 數量可以近似看成 mRNA 的表達個數),推薦每一個轉錄本至少覆蓋 3-4 倍,確保一些低表達的 mRNA 不會因為 noise 而被忽略,一般而言,illumina 的一條 lane 中最終可以被使用的數據大概占 50%,另一些 reads 因為實驗技術所限,為一些 adaptor 等無效序列。
REF
https://zhuanlan.zhihu.com/p/269461589
https://zhuanlan.zhihu.com/p/28844468
https://www.plob.org/article/11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