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id 0 1 5 10的區別


一、RAID概述

  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 )獨立磁盤冗余陣列技術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1987年提出,最初是為了組合小的廉價磁盤來代替大的昂貴磁盤,同時希望磁盤失效時不會使對數據的訪問受損 失而開發出一定水平的數據保護技術。RAID就是一種由多塊廉價磁盤構成的冗余陣列,在操作系統下是作為一個獨立的大型存儲設備出現。RAID可以充分發揮出多塊硬盤的優勢,可以提升硬盤速度,增大容量,提供容錯功能夠確保數據安全性,易於管理的優點,在任何一塊硬盤出現問題的情況下都可以繼續工作,不會受到損壞硬盤的影響。最常用的四種RAID為 RAID 0、RAID 1、RAID 5、RAID 10,下面以圖解的方式解釋這四種RAID的特點和區別

 

二、RAID等級介紹

  在后面的圖示中,用到以下標識:

  • A,B,C,D,E和F - 表示數據塊
  • p1,p2,p3 - 表示奇偶校驗信息塊

 

RAID 0   

  RAID 0的特點:

  • 最少需要兩塊磁盤
  • 數據條帶式分布
  • 沒有冗余,性能最佳(不存儲鏡像、校驗信息)
  • 不能應用於對數據安全性要求高的場合

 

RAID 1   

  以下為RAID 1的特點:

  • 最少需要2塊磁盤
  • 提供數據塊冗余
  • 性能好

 

RAID 5   

  RAID 5特點:

  • 最少3塊磁盤
  • 數據條帶形式分布
  • 以奇偶校驗作冗余
  • 適合多讀少寫的情景,是性能與數據冗余最佳的折中方案

 

RAID 10   

 

  RAID 10(又叫RAID 1+0)特點:

  • 最少需要4塊磁盤
  • 先按RAID 0分成兩組,再分別對兩組按RAID 1方式鏡像
  • 兼顧冗余(提供鏡像存儲)和性能(數據條帶形分布)
  • 在實際應用中較為常用

 

三、主流RAID等級對比

 

四、RAID應用選擇

  RAID等級的選擇主要有三個因素:數據可用性、I/O性能、成本。如果不要求可用性,選擇RAID0以獲得高性能。如果可用性和性能是重要的,而成本不是一個主要因素,則根據磁盤數量選擇RAID1。如果可用性,成本和性能都同樣重要,則根據一般的數據傳輸和磁盤數量選擇RAID3或RAID5。在實際應用中,應當根據用戶的數據應用特點和具體情況,綜合考慮可用性、性能和成本來選擇合適的RAID等級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